投稿

定西“+”模式让群众“搬出”稳稳的幸福

来源/ 中国甘肃网-定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3-11-20 09:09:04

原标题:定西“+”模式让群众“搬出”稳稳的幸福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张莉芳 通讯员 祁旺胜

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定西全市累计搬迁群众6.08万户29.52万人,其中“十三五”时期搬迁2.09万户9.23万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步入新发展阶段,定西把产业发展作为后续扶持的重中之重,立足资源禀赋和县情实际,灵活应用“易地搬迁+”模式,统筹整合各类资金5.5亿元,帮助搬迁群众走稳乡村振兴致富路。

2022年,定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获得国办督查肯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

 多“+”模式铺就搬迁致富路

“以前在山上住的时候,种得多、收得少,找媳妇都困难,现在不一样了,出门就有班上,生活大有盼头。”安定区香泉镇陈家屲村安置点搬迁户马彪深有感触地说。

该安置点以定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示范区搬迁建设为依托,引进定西马铃薯研究所,采取“企业主导、政府扶持、农户参与”模式,构建了土地入股、配股分红、光伏增收、就地务工、租赁经营的“一园生五金”增收体系,93户搬迁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经营权入股等形式年均获得收入2640元,产业扶持资金户均年分红3040元,配套光伏设施每户每年可获得光伏补助3000元左右,产业园常年聘用160名搬迁群众入园务工,每年人均可获得劳务收入3万元。

乡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近年来,我市采取“易地搬迁+产业园”“易地搬迁+特色种养”“易地搬迁+就业帮扶车间”“易地搬迁+光伏”等多种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特色文旅,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让乡风乡韵乡愁“留得住”,铺就搬迁群众致富路。

走进渭源县上湾镇侯家寺安置点,工厂车间里工人们紧张有序的忙碌着,休闲广场上老人们散步、下棋、唱小曲……67岁的搬迁户刘正德乐呵呵地说:“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我们一家住进了镇里的新房子,日子越过越甜。”

以前,刘正德一家住在上湾镇杨家寺村大山社,山高沟深,道路坎坷,赶集就得一天,一家人守着“一亩三分地”,天不亮就要起床干活,“天麻麻黑”才能歇下来,一年到头也攒不了几个钱。如今,搬进集中安置点区的刘正德有了“新工作”,当上了村保洁员,每月能挣2000多元,儿子、儿媳也在新疆务工,年收入有6万多元。

像刘正德一样,易地搬迁让定西许多山里的老百姓都享受到了党的好政策,从老家搬到了安置区,过上了安居乐业新生活。据统计,结合安置点留守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灵活就业意愿强等特点,在全市集中安置点及周边区域建设就业帮扶车间49个,让334名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三治”融合构建搬迁治理新体系

“你听,村上的小喇叭又开始播放防范养老诈骗的知识了,咱们村里今年可没有一个老人被骗!”东泉乡能岸村老党员王李代骄傲地对身边的群众说。

正午时分,走进东泉乡能岸村,“乡村之声”大喇叭里正在播放如何防范养老诈骗的典型案例和具体做法,文化广场、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禁毒、反电诈等平安建设的宣传标语。

“除了平时随处可以看到的和听到的,村里还经常在群里转发一些关于保障我们老百姓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大家都学到了很多,再也不会轻易上当受骗了。”一边吃午饭,一边听广播的能岸村村民成玉红说。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结合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搬迁区域治理新格局。

——自治凝聚民心。在搬迁群众中优先聘用公益性岗位和村社干部,“党员中心户”和网格化搬迁点全覆盖,搬迁群众推选本组网格长,确保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真正实现“让村民自己管自己的事”。

——德治树乡风文明。围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勤俭节约等,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道德讲堂等文化阵地,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庭院”“文明户”等推荐评选活动,将抵制陈规陋习纳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在安置点立新规、树新风。

——法治高效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群、政务、综治三个服务中心横向服务到边,乡、村、社、网格员四大网络纵向服务到底的“134”乡村治理新模式,建立健全社会协调机制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行,安排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对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进行上门劝导、居中调和,促进安置区和谐,塑造平安融洽的搬迁环境。

  守牢底线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家住陇西县西城国际的王燕,现年15岁,因其母亲生病去世,父亲又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无抚养能力,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目前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

谈起孙女爱心助困情况,王燕的爷爷王维国激动不已:“王老师很有爱心,也很负责,一有时间就到我家给孩子辅导作业,真的太感谢了。”

王维国口中的“王老师”便是陇西一中教师王佳祺,作为王燕的结对关爱帮扶人,她利用自己的周末时间,多次上门耐心辅导孩子作业,鼓励孩子好好学习。

“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就是新形势下的困中之困、艰中之艰、难中之难,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追赶发展必须要优先关注、优先关爱、优先帮扶的对象,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全局出发,通过结对帮扶、结对关爱,全力解决困难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不漏一人、不落一户。”5月25日,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动员大会结束后,定西市第一时间召开“结对帮扶·爱心定西”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全市“结对帮扶·爱心定西”工程建设工作。

半年过去了,“结对帮扶·爱心定西”工程投下的每一颗火种,如星火燎原一般,在定西的各个角落、在每一个定西人的心中燃起“爱”的火光。

说出心里话,帮到关键处,扶到心坎上。

除了结对帮扶,我市还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预警响应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精准落实帮扶措施,驻村帮扶工作队和乡村两级干部每月上门开展走访,针对性开展精准帮扶,切实兜牢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同时,更加注重搬迁群众幸福指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摸清短板和漏项,加快完善水、电、路、网等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排摸搬迁群众“急难愁盼”,及时梳理“民生清单”,积极促成“幸福账单”。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