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和美乡村看甘肃】榆中李家庄:奋力打造城郊乡村振兴农旅融合“样板村”

来源/ 中国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3-11-22 15:59:04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请更新您的浏览器!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金树栋

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村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陇右第一名山”兴隆山山脚下,与榆中县城零距离接壤。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有803户3300人,党员65名,耕地7200亩。2015年以前,还是一个典型的守着“金饭碗”的城郊“贫困村”。近年来,李家庄村抢抓全国首批田园综合体试点和“三变改革”机遇,创新党建引领“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实施“强村富民”工程,使昔日的“贫困村”蝶变为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2020年李家庄成功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1年被评为“甘肃省抓党建促产业振兴示范村党组织”,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4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万元。

“党支部+合作社”打通利益联结链

引领强村富民共同富裕

学习借鉴“三变改革”经验,由村党总支牵头,创办以全体村民为成员的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李家庄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全村耕地和建设用地进行分类整合、规模经营。

田园综合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全村6000余亩耕地,按每亩100元折价量化为60余万股,分配村集体15%、村民85%,其中每户村民占股以各自承包地面积折价量化计算,作为分红依据。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全村600余亩建设用地,合作社按照户均0.4亩折价量化分配村民股份,每户村民持有相等股份、获取均等分红。通过村党总支创办的两个专业合作社,整合了全村耕地资源和建设用地,实现了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的历史转变。

田园综合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已流转耕地5000余亩,采取自主建设、自主经营的方式,利用各类财政扶持资金建成占地600亩的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和100亩的生态停车场,以及一处儿童游乐城,村民每年获得每亩1000元土地流转费的同时,还可以从合作社经营收益中获取分红收入。

  “党支部+企业”补齐管理技术链

  带动农业转型产业升级

实施“头雁培育”计划,将致富带头人培养发展成党员,选配到村“两委”班子,着力解决村班子致富带富能力不强的问题。动员12名在外务工经商的致富带头人回村创业,成立榆兴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示范带动群众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按照“村党总支统一规划、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农户负责建设种植、企业化运营销售”的方式,改建新建设施农业大棚155座,建成了集农事体验、休闲采摘、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带动150户农户种植草莓、圣女果、番茄、樱桃等精品果蔬,每座大棚的年收益达到了8-10万元,农户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

依托企业建立电商服务平台,组建同城配送物流团队,提供鲜食24小时到家服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对没有能力自己发展的脱贫户,吸收到产业园区务工或从事物流配送等工作,人均工资收入达到了3.6万元。通过引入企业运营,显著提升了全村设施农业现代化水平,有效降低了农户市场风险,实现了经济效益大提升。

  “合作社+企业”融合人才资金链

  打造田园风光特色小镇

对投入多、难度大,村上无力自主发展的栖云小镇等业态,依托村党总支创办的合作社平台,积极吸引资金雄厚、经验丰富的第三方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建设,借助大企业资金、人才、经验优势,高标准打造集千亩花海、民宿休闲、特色街区等为一体的栖云田园小镇。

引进甘肃城乡发展集团乡村振兴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甘肃栖云田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村田园综合体专业合作社以流转的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占股35%,同时村党总支书记任公司副总经理,村党总支副书记、合作社负责人担任公司董事,深度参与、共同推进小镇建设。

目前,已累计引进社会资金10亿元,完成了占地350余亩的小镇建设项目,并投入经营,年均接待游客70余万人次,其中土雕、花间田等业态已成网红打卡地。通过“合作社+企业”模式,全村快速形成了具有多元业态的旅游产业,同时把村集体和村民利益有效链接到小镇产业中,获得稳定分红收入。

  李家庄村党建引领“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村党总支领导作用,紧紧围绕“党建强、乡村兴、群众富”目标,采取组织联建、产业联兴、利益联结、治理联抓“一核四联”措施,将村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村集体合作社的组织优势、企业的资金人才优势有效融合,形成了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走出了一条城郊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路子。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