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快看】甘肃金昌市金川区:实施高效节水农业项目补短板

来源/ 经济日报客户端 作者/ 时间/2023-12-01 20:59:05

今年入秋以来,在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高效节水补短板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如火如荼地推进。

截至11月下旬,金川区已建成18座占地面积约46亩、深约8米、最大库容量可达9.8万立方米的调蓄水池主体。与此同时,金川区推进小田并大田,土地调整归并正在全面施工,5.86万亩土地正在进行田间管网敷设,配套安装水肥一体化滴灌节水灌溉设施。

预计到2024年春,金川区此次实施的项目将全部完工。新一轮耕作时节投入运行后,将彻底结束金川区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实现高效节水农业全域覆盖,切实增强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

金川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忠桂介绍,近年来,当地已经在井灌区推广建成高标准农田20.6万亩,积累了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和技术推广应用的丰富经验。但河灌区长期以来仍然沿用大水漫灌的粗放式灌溉方式,在旱情水情形势下,全域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滴灌节水技术势在必行。

为此,金川区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系统谋划部署,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从“并地块、配设施、限总量、调水价、定标准、抓宣传、建机制、调结构、探新路、严管理”十个方面多管齐下,推进化解农业用水困境,确保来年粮食稳产保收,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土地调整归并,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前提。近日,记者在金川区宁远堡镇西坡村看到,数十辆推土机、运输车正在进行土地平整作业。

“面积越大,节水效率越高。”施工企业大禹节水有限公司金昌项目部经理张武臣介绍,根据地形、地势,落差不超过1米的土地原则上应并尽并,归并后的地块小则40亩,安装6至8个出水口作为1个“轮灌组”;大则150亩,至少安装15至20个出水口作为1个“轮灌组”。后期在运行过程中,通过精细的灌溉管理,相较于大水漫灌,节水率最高可达50%。

从“串联”漫灌,改为“并联”滴灌,不仅节省了水,还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水肥一体的滴灌,肥料也能省下来。同时,土地平整后也为大型机械化作业创造了条件。

西坡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军说,西坡村在推进并地块工作中采取了“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土地承包权互换、承包地连片”等方式实现“小块并大块”,由于西坡村土地基本上全部进行了流转承包经营,通过民主协商,村民们和承包户积极性都很高。

如果说延伸到地块的滴灌网络是“毛细血管”,那么调蓄水池、塘坝、渠道就是高效节水农业的“主动脉”。日前,两座库容分别为65万方、80万方的小平湾、新华草湖子滩中型调蓄水池如期建成并成功注水,可辐射灌溉周边2万多亩耕地及生态用水。

金川区工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为上游金川峡水库和地下水,由于金川峡水库库容仅6050万立方米,同时负担着城市生活用水、辖区大型企业工业用水以及全市地表水灌区灌溉用水。每年夏灌高峰期,用水形势都极为紧张,但每年冬春季节由于水库库容有限,大量上游来水却无处蓄积得不到有效利用。

  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金川区按照“建水网、抓置换、拓水源”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百塘千渠”水网工程,依托现有骨干渠系,规划建设一批调蓄水池、塘坝和渠道,使辖区内的蓄水工程达到100座以上、渠道达到1000公里以上,形成“百塘千渠”架构的水系水网连通格局,构建渠系相通、水域串连、循环利用、高效节约的农田水利和生态绿化灌溉体系。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