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日报记者 马琼洁
冬日的大夏河畔,成群的候鸟接踵而至,拍打着翅膀,轻盈地在水面“嬉闹”,路过的市民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美好时刻。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今年来,临夏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给群众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生态环境保护答卷。截至11月22日,全市PM10浓度均值为54微克每立方米,PM2.5浓度均值为30微克每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为85.3%。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城市声环境按功能分区基本达标。
坚决守卫“临夏蓝”
虽有冬的寒意,但在东郊公园里,抬头依旧可见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流云,人们或三三两两坐在长椅上休息,或在健身步道上跑步健身。这样的城市美景,得益于临夏市深入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各项举措。
临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根据年初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坚持精准导向,为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强力攻坚控扬尘。严格落实煤炭市场驻场监管、卡口24小时值班检查、巡查队动态巡查、煤质检测制度和优质煤购置补贴政策,坚决杜绝劣质煤流入市区。全面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和商砼站场地围挡、料堆遮盖、罐车冲洗等防尘抑尘措施。加大餐饮油烟、零散流动烧烤摊点、机动车尾气管控整治力度。
持之以恒抓管控。加强涉气企业监管,对冬季供热的3个热源厂实行驻厂监管,督促企业规范运行环保污处设施。持续加大动态巡查力度,严查秸秆垃圾焚烧行为,严格落实烟花爆竹禁限放管控措施,督促村社区专职环保网格员按时到岗开展网格巡查。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临夏市将持续巩固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成果,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大力改善空气质量,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州生态环境局临夏市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廷明表示。
“临夏蓝”已成为临夏市最耀眼的生态底色,“蓝天指数”是该市吸引力、宜居度的最好见证。
打造碧水净土“绿色家园”
记者来到枹罕镇马家庄村的一个农家小院,掀开门帘,一股暖流扑面而来。“以前,家中烧煤,麻烦又不安全,污染还非常严重。如今,房子封闭改造,安装清洁能源取暖设备,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村民祁换梅有感而发。
正是临夏市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村民们不再为冬季取暖闹心。
“天蓝地绿水清”是临夏人的美好愿景,临夏市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实施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污染防治各项工程,从严开展环境监管执法,全面落实环保督察整改,一系列精准举措,旨在守护好青山绿水,共建幸福美好家园。
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争取项目资金730余万元,全力实施临夏市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提标改造项目。总投资3.4亿元的临夏市再生水综合利用工程,一期工程计划年底前投入运行。总投资6970余万元的临夏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第二系列工程建设项目,争取年内竣工验收。
全面落实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工程。新建南区热源厂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7%;无暖楼“煤改电”清洁供暖项目已完成;完成农村150户“煤改气”改造工作,农村“煤改电”项目已改造2422户;城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完成30万平方米,农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完成728户。
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全市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置,深入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工作,严格落实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土壤环境监测制度。
如今,碧水清波荡漾、青山树木葱茏、候鸟飞来栖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成为临夏市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好体现。
厚植绿色“聚宝盆”
走进折桥镇折桥村,纵横交错的乡间小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和潺潺流淌的小桥流水相映成趣,古色古香的文化广场上各类乔木花草点缀其中,村民们尽享四季皆景、康养游园的生态福利。
“这几年,我们村建得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不少客人隔三差五过来品尝特色美食。”农家乐老板马哈三告诉记者,虽是冬季,但不乏专程来品尝折桥湾美食的各地游客。
如今,生态旅游全面兴起,凤凰山文旅景区、东郊公园和折桥湾旅游景区等一批集生态防护、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生态景区陆续建成或正在建设中,生态观光游引来八方客。从“增绿量”到“增颜值”,从“护生态”到“谋致富”,生态优势逐步变为经济优势,生态收益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该市围绕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坚决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按照“园在城中、城在绿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总体思路和“绿随路建,有路皆绿、因路配绿、路在绿中”的现代绿化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紧密结合,切实把临夏市打造成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生态城市。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展望未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临夏市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的信心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