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品牌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效显现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如何进一步通过实施“甘味”品牌营销战略,接续推进以“甘味”品牌为引领的农特产品品牌体系建设,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充分了解“甘味”产品,信任“甘味”品质,认可“甘味”品牌,不断提高我省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省政协日前召开月协商座谈会,邀请有关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围绕“提品质、树品牌,实施‘甘味’品牌营销战略”,为我省“甘味”品牌建设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品质支撑不断增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一产增加值增长5.8%,居全国第五;品牌建设日益规范,品牌效应持续放大,我省有8个品牌入选农业农村部精品培育计划,数量居全国前五……”
提及我省近年来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培育“甘味”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成效,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常宏用一组数据举例说明。
近年来,我省顺应市场对特色化、绿色化、优质化、多样化农产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深挖寒旱农业潜能和特色特质,大力发展以“牛羊菜果薯药”为主导、地方特色产品为补充的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培育出一大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在全国率先培育建设“甘味”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构建起“甘味”省级公用品牌+市县区域品牌+企业商标品牌联动发展的模式,全省农产品规模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成绩来之不易,前路任重道远。
如何持续加大“甘味”品牌培育力度,厚植品牌发展基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何文涛建议,要从构建多维度培育体系上着力,推动形成“‘甘味’商标+地方区域商标+企业个性化商标”的品牌集群培育模式,逐步提升“甘味”品牌集群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要从搭建“走出去”战略平台上着力,积极推动“兰州百合”“静宁苹果”等地理标志产品履行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义务,尽快开展商标国际注册,共建“甘味”品牌宣传推介平台。
“甘味”品牌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久久为功,不断强化品牌价值评价,助推品牌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开展‘甘味’品牌管理体系建设。”兰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院院长何文盛说,要进一步明确“甘味”品牌的定位与规划,强化品牌核心能力提升,建立品牌保护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品牌价值评价,提升建设成效,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筑牢“甘味”品牌建设基础,建强“甘味”品牌市场体系,提升“甘味”品牌消费品质。省政协常委、民进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杨晓波说:“要制定‘甘味’品牌长远发展规划和地方标准,从生产加工、分级包装等方面进行规范;加强市场建设,推动形成全省统筹、区域互补、省外联动的一体化销售市场;强化品牌包装,提升消费体验,使‘甘味’品牌深入人心。”
特色产业的品种、品质是市场竞争的起点,是创立品牌的源头,是核心竞争力所在。省政协常委袁斌才建议,要树立集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为一体的“新三品一标”意识,持续打造以“甘味”品牌为引领,以地方公用品牌为支撑、以企业商标品牌为抓手的品牌体系,以质量为核心塑造提升“甘味”品牌优势和竞争力。
文化是品牌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品牌缺乏生命力。省政协常委、民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鲜新莲建议,要充分挖掘品牌故事,提升品牌内涵,重点对农产品进行文化创意赋能,打破传统农产品品牌建构过程中重点强调的产品性能的约束,从挖掘农产品所关联的风土故事、产品故事、人物故事、文化故事出发,确定产品的核心价值。
袁斌才也认同这一观点,他建议,要实施文化赋能“甘味”品牌行动,注重把文化元素植入区域公用品牌中,讲好品牌文化故事,提升品牌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价值。
用优质的产品质量为“甘味”品牌立根,用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甘味”品牌铸魂,用健全的制度机制为“甘味”品牌护航……大家纷纷表示,“甘味”品牌战略的实施对提升农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发力,在“着力塑造质量优势,着力塑造品牌优势”上下功夫,持续完善“甘味”品牌创建机制,持续加强特色优势产业标准化生产和监测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甘味”品牌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形成“产品高质量”与“品牌赢天下”互相支撑的良好局面,带动全省农产品规模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实现产业快速发展、企业效益放大和农民收入增加“三赢”局面,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记者崔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