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12月11日讯(通讯员 杨惠玲 赵浩聪)12月6日晚,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科技考古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秦小丽教授在线作了题为《玉器所见齐家文化时期甘青地区与关中地区的交流互动》的学术报告。西北师范大学公选课《中国玉文化》学子及郭大顺、刘云辉、薛新明、朱乃诚、徐琳、韩斝等考古学家、玉学家及刘利刚、徐永盛等相关学科教授、学者参会并讨论。
秦小丽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科技考古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日本金泽大学文化资源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福井大学兼职教授等职。主要从事新石器到早期青铜时代的陶器和玉石装饰礼仪品等人工制品的地域间交流研究。代表成果有《中国初期国家形成的考古学研究―陶器研究的新视角》《早商城市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陶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和《中国古代装饰品研究—新石器时代—早期青铜时代》等。译著与审译有《夏王朝—中国文明的原像》《中国文明:农业与礼制的考古学》等。
讲座中,秦小丽教授介绍了陕西临潼康家遗址出土的玉石器情况。她指出,康家遗址经过四次发掘,出土的玉石器以房址和灰坑及地层出土为主,其中玉石器材质与器型有了较为确定的规律。切割痕迹的玉料,半成品等也显示这里曾经有制作玉石器。她强调,客省庄文化的特征性器物是小白石质条形器。通过对比分析甘青地区与关中地区的玉器特点,揭示两者之间的交流互动。
在互动环节,故宫博物院玉器文化研究所所长徐琳研究员说,仅以目前出土的齐家文化玉器进行研究远远不够,要重视流散民间的出土玉器。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郭大顺先生提出他所关心的问题——在玉器互动交流中,是东部对西部的影响大还是西部对东部的影响大,值得进一步讨论。陕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长、玉学家刘云辉先生表示,考古很重要,但还有一些重要玉器不是考古发现,需要一个身份证证明,比如在关中地区能够被认定为齐家文化的玉器,还有很多从器物的造型看符合齐家文化乐器,但由于背景资料的丧失,做出的结论只能是一种推测。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得出更全面结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乃诚先生、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薛新明研究员及河南南阳考古所的韩斝副研究员等玉文化研究者,以及刘利刚、徐永盛等相关学科学者在玉文化研究、传播等方面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次讲座是甘肃文化发展研究院和中国甘肃网联合举办的“玉文化玉华夏文明高端论坛”系列讲座第九讲,甘肃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一级作家冯玉雷主持。
甘肃文化发展研究院于2012年6月11日在西北师范大学揭牌成立。研究院紧紧依托西北师大在甘肃特色文化研究方面的独特优势,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为甘肃省文化大省建设提供学术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