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文化惠民有“温度” 居民生活有“热度” ——平凉市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来源/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时间/2023-12-12 12:19:14

“我看到群里转发的演出预告,早早就从家里赶过来了。”“戏唱得太好了!演出精彩又热闹,希望能多多举办这样的文化活动。”

11月7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全省陇原红色文艺轻骑兵惠民演出在市文化馆(柳湖书院)百姓大舞台举行,天气虽然寒冷,但抵挡不住戏迷朋友的热情,现场观者云集、热闹非凡。秦腔、眉户戏的韵味悠扬,经典舞剧、民族歌舞的高雅优美,崆峒笑谈、小品相声的幽默诙谐,突出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使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千场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自启动以来,各县(市、区)发动市内所有国有文艺院团和民营社会文艺团体,通过“文艺轻骑兵”“戏曲进乡村”“百姓大舞台”“四季村晚”“泾水欢歌·百姓大舞台”、崆峒古镇非遗一条街“百姓大舞台”常态化演出等多种形式组织演出1284场,线上线下惠及受众260多万人次,内容涵盖戏曲、综艺、歌舞、器乐、非遗等多种形式。

抓文化,就是抓民生。作为乡村文化振兴重要载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扮演着文化普惠的重要角色。平凉以文化阵地建设为抓手,新建了一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把公共文化服务“种”到了百姓的家门口。

冬日午后,在平凉活力公园刚健完身的退休教师李小敏,穿过绿地广场,直奔柳湖公园附近的市图书馆翻看自己喜欢的图书。“现在日子很丰富,再也不愁退休了没地方可去。”李小敏感慨道。

如今在平凉,像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这样的“打卡地”已是遍地开花。数据显示,我市建成村(社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25个,县级文化馆分馆107个,县级图书馆分馆117个,农家书屋1550个,乡村记忆博物馆57个,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16个,实现了镇村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

一本好书,相伴一生。农家书屋作为离群众最近的文化宣传阵地,是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最佳选择。走进华亭市西华镇裕民村农家书屋,宽敞明亮的室内摆放了各种书籍,不少村民群众利用农闲时节前来借阅书籍,大家三三两两围在一起学习农业专业知识。

“农家书屋设在党群服务中心2楼,有农业技术、养殖技术、新农村建设、经济、法律、历史、卫生、文化艺术、少儿等20多种图书,藏书1853册,报刊10余类,并配备了桌椅等配套设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华亭市西华镇裕民村文书李佳栋表示,为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思想文化阵地作用,还采取“农家书屋+宣讲”“农家书屋+志愿服务”“农家书屋+交流分享”等形式,不定期邀请党员给大家讲解红色故事,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过去农闲没地方去,不是打牌就是看电视,现在除了在农家书屋看看书,大家集中在一起还会跳跳舞、唱唱歌,既丰富了农闲生活,又能增进邻里感情。”家住崆峒区香莲乡的李蕾用激动的话语诠释着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的心情。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依托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阵地,积极开展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聚焦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的理念,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以文化人、以文凝心,积极挖掘本土资源优势,激发传统乡土文化活力,推动文化艺术服务与乡村文化振兴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实效。组织编排省级非遗精品节目春官歌作品150余首,编辑出版《崆峒文化系列丛书》6本,诗歌《信》《缝补》《在人间》在《飞天》杂志发表,美术作品《陇东五月》入选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剪纸作品《玉兔捣药》获全国剪纸艺术精品二等奖。

  基层文艺的繁荣发展,是文化惠民服务质效的生动体现,也是反映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风向标。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群众喜闻乐见和贴近实际生活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需求,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精准反映群众面貌,汇聚乡村文化振兴强大动力,以文化之力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