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高舜礼:旅游产业发展之变及提升引领(图)

来源/ 中国网旅游 作者/ 时间/2023-12-13 14:47:18

原标题:高舜礼:旅游产业发展之变及提升引领(图)

【点睛】全国各地的学习借鉴者,关键是要知彼知己,把握好优秀案例的精神实质,多问一些为什么,善于学习、敢于突破、不简单照搬照抄,就像齐白石先生所告诫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才能逐步走向成功。

人们常用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比喻事物发展之快,但放到具体的一个产业上,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如此。虽然事物变化是常态,但变化也分大小与著微、分渐变与巨变、分现象与规律,尤其是关乎供求、趋势和规律的变化,并不能随便地加以认定,也不可能随时或轻易就变了,需要做一些专业研究、对比分析和认真推敲。旅游产业发展之变,就是如此。

一、观察旅游之变需“风物长宜放眼量”

说到变化、观察变化,需要做专业的对比和认定,需要一定的时间跨度,时间太短不易看出变化曲线。在旅游发展现实中,变化大多是渐变,而非“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业界有一种积淀日深的流弊,动辄声言旅游新变化。什么需求变了、流行变了、供给变了、消费变了、营销变了……,在他们的眼中,旅游就好像是一只变色龙,一天到晚都在不断变化。若果真如此,旅游岂不就可归之为时尚、服装、影视一类。

观察旅游产业的变化,需要较长时间跨度的聚焦,若仅拿上半年与下半年对比、今年与去年对比,所能看出的变化只能是微观的、局部的、还在变化的。只有从大量而广泛的现象、案例和数据对比中,包括旅游官产学研商的大多数感受中,才能得出较多的、较大的和影响较长远的变化结论。旅游是兼具脆弱和柔韧性的产业,需求和供给都会有微观之变,但很少有朝夕之变、旬月之变。如果短时期观察旅游,硬说旅游之变,那也是局部之变、现象之变、细微之变,而非喜好之变、供求之变、趋势之变。观察这种变化,不能戴近视眼镜,更不能用放大镜、显微镜,最好还是用老花眼、望远镜,放到较长的时间跨度下,会看得更客观和清晰。

观变谈变,必须遵循旅游发展的背后逻辑和基本规律。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不能违背旅游发展的基本常识。譬如,旅游需求与消费的逻辑,旅游策划与对应市场的逻辑,旅游营销与实际成效的逻辑,旅游投资与现实收益的逻辑,这些基本性的条条杠杠没有改变,所看到的诸多现象即使光怪陆离、斑驳缤纷,也很难在理性与客观的思维中“脱缰”与“出圈”。如能基本认同这个大前提,那么,才会有进一步交流和探讨的基础。

二、评价后疫情时代状况需以联系的观点

自年初新冠疫情实行“乙类乙管”,时常听业界人士谈论疫后旅游发展之变,似乎变化很多也很大,最常听到的说词就是“再也回不到2019年”。诚然,时光不可能倒流,但我们看待疫后旅游发展的态势,也不宜简单地拿2019年末和2023年初相比较,因为今日所看到新现象、新态势,包括了既往发展惯性、积累问题、疫情干扰及其后续影响的综合叠加,而不是仅仅疫情打乱了发展进程。就产业变化而言,疫情前后确有一些不同,但如把它们罗列出来,有些却未必好认定,有些则不完全是疫情所致,有些又不具有普遍性。因此,看待和应对疫后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不能仅研究这三四年的情况,应把对旅游业发展变化的观察放远到10年前,否则一些现象是说不清楚的。若论后疫情时代旅游业的一些变化,起码有5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从旅游者看,消费欲望强但实力弱。表现为国内出游人数恢复快,但走得不远、花得不多、频次不高,这从景区、酒店、餐饮诸方面看得很清楚。如何增强旅游者的消费实力,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说明,一味地期望旅游扩大内需,也是有限度的;旅游与经济恢复相辅相成,经济加快恢复了,旅游也就会同步增长。

二是从市场结构看,三大市场恢复显现出明显落差。恢复最快的是国内游,其次是出境游,最后是入境游。需要从维护旅游国际竞争力的高度,从国家到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采取必要措施,把入境旅游拉回到振兴发展的轨道。

三是从旅游产品看,闲置和库存产品有增多之势。历经3年疫情的阻碍,加之疫后旅游消费趋向的某些变化,部分旅游产品加速老化、低效、闲置,盘活存量和减少库存的压力很大。

四是从企业情况看,经营队伍和实力较为羸弱。不少小企业倒闭了,挣扎着活下来的企业仍要拖着病弱之躯负重前行,员工队伍急需休养生息,也急需健全、培训和提升。

五是从发展模式看,旅游开发建设急需转轨。由于老旧观念的影响,又缺乏有效的标杆和引导,一些旅游开发(含文旅演艺)项目还在重复走老路,高质量发展有待企业去创新实践。

当然,这些变化并非是对旅游产业所有影响的归纳,只是相对普遍和明显一些,还有很多相对小一些的变化,或只有局部性影响的变化,在此不加赘述。

三、选好旅游引领标杆并非易事

后疫情时代的这些变化,归根结底就是产业素质如何才能跟得上发展的需要,也就是旅游业如何高质量发展的命题。面对行业和各地强大的思维惯性,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并非轻而易举,所面临的诸多阻力和惯性还很大。可就解放思想、创新突破大放一番厥词,但未必有助于解决问题,否则岂不早就高质量发展,还用得着至今仍三令五申吗?

这些年,推动旅游项目上马的动力源大致有三:

一是来自行业主管部门的部署或倡导,如全年几项重点工作,或启动某项创建活动,全行业大多会紧跟其后;二是在各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部署下,某些项目列入开发日程,如红色旅游、夜游夜市、学生研学、特色民宿,当地都会积极加以推进;三是协会倡议或自觉自发的行动,认为有必要去投资开发某一类型的旅游项目。

不论是调研决策阶段,还是研究怎么操作实施,案例的作用都十分重要,它在相当程度上发挥着导向或样板作用。不管是思路的引领,还是目标的构建,或是局部性的借鉴,优秀案例的示范与指引都是不可或缺的。我经常被问到哪类的项目、哪儿做得最好,人家就是要寻找先例或范例加以借鉴,有的开发者甚至一定要到案例所在地做现场观摩,搞清楚所有的疑问才去临摹或创新。此即案例的导向与示范作用。

现实中的一些所谓旅游案例和经验,其实却是滞后的、浪得虚名的或带有误导性的。由于信息传播的时滞性,某些案例虽得到广泛传播,但传播到县以下时却早已明显过时,如民宿的开发,有的被某大学列为培训教学的现场案例点,其实在普适性、先进性、特色性上,早已落后于丽水松阳的民宿;再是全国和省部级某些创建称号的获得者,有的单位或产品名声很响,但在市场上并不具有竞争力,跟着这类“样板”学习很可能误入歧途;现在社会上七七八八的单位推出名目繁多的各种榜单,有的只要花点钱或赞助一些宣传费就能上榜,向这些“榜样”去取经,则很可能“被带坏了”;还有个别被媒体关注和聚焦的新投产项目,投资规模、开发面积、推出产品都是“庞然大物”,但从商业逻辑看注定就是赔钱和倒闭的货色,但其高管还被一些省市邀请参加旅游大会,鱼目混珠、干扰视听的后果肯定是达到了。

试想,在大量的旅游发展实践中,一些地方比照着好端端的案例都没有学到家,出了不少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例子;若再向后猛退几大步,连学习借鉴的对象都没有找对,岂不是缘木求鱼,还怎么指望旅游发展能够转型升级。因此,如把找到真正的优秀案例,比作通向成功目标的第一步,那也并非一件易事。起码,它要名副其实,要不落伍、不虚名、不牵强。

四、借鉴优秀案例关键是把握精神实质

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复苏和提振,充分发挥优秀案例的榜样作用,有利于少走弯路和冤枉路;各种指令和要求虽有其导向性,但不如已做成的案例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中国旅游协会11月底推出的年度性8个旅游发展优秀案例,就具有较好的示范性、导向性、借鉴性,对促进当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这8个案例是从各种途径推荐的150多个案例中,经大浪淘沙、优中选优的,迥然不同于社会上流行的花钱买奖和廉价表彰。综合起来看,可资借鉴的共性特征和导向原则有以下方面:

一是坚持以客源为核心。“洛邑古城”项目能够赢得持续的国潮汉服热,就在于把满足游客需求放在首位,无论是施行对汉服产业可持续的发展引导,加快培育市场经营主体,还是延长亮灯和公交运营时间、免费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全面提升公共服务,都贯彻了把满足游客需求作为最大出发点。桐乡乌镇“乌村”案例,推出了“CCO”模式(Chief Cultural Officer),定位是向游客提供面对面的综合性服务,包括导游讲解、活动指导、全程陪同等服务,目的是让游客获得更高质量的体验。

二是坚持以市场为主导。这是8个案例的共同之处。其中,湖州南浔“荻港渔庄”案例尤为突出,它把乡村旅游开发做到了相当综合与深入的程度。除了把桑基鱼塘申创为世界农业遗产,还深度开发了农副产品(地理标志、无公害食品)、乡土研学产品、乡土文创产品、乡土精神文化产品(文化演出、文化馆群)等,发展了会议研学、乡村度假产品。其每一步向纵深拓展并取得成功,前提和基础都是根据市场需求配置资源。

三是坚持不断突破创新。8个优秀案例都具有这方面的特征。中山大学在云南红河州元阳梯田实施的“阿者科计划”,帮助哈尼村民实现脱贫致富,具有突破和创新意义的是建立了以村民为核心、兼顾集体经济的利益分配机制,打破了多年来乡村旅游动辄招商引资的单一模式。“声入姑苏”的案例,通过声音叙事+文旅实景的形式,打破了动辄大投入的实景演艺固化模式,用声音剧场的方式打开一座城。

四是坚持文旅深度融合。成都市大邑县的“安仁古镇”案例,通过营造民国文化风情、做好博物馆小镇、营造生活化的丰富业态,打造了全国为数不多的开放型5A级景区。绍兴柯桥古镇“十二风雅集”案例,将碎片化的传统民俗文化加以提取和升华,紧密对接旅游市场需求,做到月月有主题、期期有活动,半年举办62场市集,每场吸纳30多家市集商户参与,产生经济效益超过200万元。

五是坚持认认真真做事。山东曲阜“尼山圣境”案例,项目策划建造者以大国工匠的情怀,立志于为后世创造文化遗产,对每一处开发都格外用心,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实施开发建设,仅孔子的雕像就32易其稿;“荻港鱼庄”则开创了全国乃至全球唯一的以农业企业的身份成功申遗的先例,其艰难程度和耗费精力之大,都是很难加以想象的。

全国各地的学习借鉴者,关键是要知彼知己,把握好优秀案例的精神实质,多问一些为什么,善于学习、敢于突破、不简单照搬照抄,就像齐白石先生所告诫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才能逐步走向成功。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阻断粗放发展,尽早适应旅游之变。现在各地有不少头顶华丽冠盖,却常年亏损的旅游项目;这类项目在一县一市多了,全行业的旅游经济必定半死不活。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词条里,不应有忽略投资绩效的内涵,全行业都应强调经济效益,一直亏损、长期亏损的旅游项目,即使获得了一些称号,也算不得是好项目。因此,面对旅游之变,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说说,练耍嘴皮子的功夫,更要加紧行动起来,拿出真招、实招、硬招来,把旅游产业真正做出绩效来。(高舜礼)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