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丁文艳 马成龙 牛启坤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食用菌产业是清水县精心打造的10亿元级产业链之一。近年来,清水县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立足区位交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聚力打造“清水食用菌”特色品牌,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助推清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清水县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地表水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是食用菌生产适宜区。
黑木耳大棚外景。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丁文艳
2023年清水县开工新建了9个示范村食用菌产业园和11个村级食用菌产业基地项目。
走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清水县白沙镇桑园村食用菌产业示范园,道路平整,环境整洁,数十座崭新的食用菌标准化大棚整齐排列。该食用菌产业示范园一期项目建成后,在今年夏天迎来了木耳的首次大丰收,食用菌产业示范园二期项目建设也正在不断刷新进度。小木耳摇身一变成为了桑园村的大产业,为当地产业兴旺增添了新的活力。
“桑园村坚持以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全县10亿级产业布局,把黑木耳产业作为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助推群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今年建设黑木耳种植现代农业产业园1处,新建木耳种植大棚27座,新建晾晒大棚18座,今年共悬挂菌棒30万棒,生产木耳3万斤,预计产值120万元,收入17.5万元,累计带动务工120人,户均增收3500元。”清水县白沙镇桑园村村委会副主任康有子说。
在马沟村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工人们正忙而有序地批量生产菌棒。前期填装好的菌棒经过灭菌,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后续的接种、培养工作,整个实验室做到了无尘无菌净化处理。通过机械化生产线集中生产菌棒,有效解决了生产菌棒效率低下、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
黑龙江省食用菌生产体系专家张景文说:“今年我们计划生产300万棒菌棒,从去年的表现来看,整个菌棒的品相、质量、产量在全国来讲都非常不错。”
随着静天高速的建成,清水县黄门镇的交通区位优势愈加明显。为了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拓宽产业类型,黄门镇抢抓全县聚力打造“清水食用菌”特色品牌,争创省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机遇,经多次研究,确定了在后川河流域三村新建106亩设施农业大棚,大力发展以吊带式、地摆式和原生态为种植方式,以木耳为主体的食用菌产业园。
“黄门镇今年在下成、硖口、王店三个村新建黑木耳食用菌园区三个,完成生产棚、吊带式大棚51座,晾晒棚25座,地摆式木耳生产棚60座,晾晒棚20座,今年共投入菌棒70万棒,完成生产总值8.5万斤,总产值297.5万元,带动58户群众增收90万元,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黄门镇镇长桑鑫蕊介绍说。
据了解,2023年清水县新增食用菌生产面积20万平方米,累计食用菌种植面积近30万平方米,在生产规模上实现了量的突破。和2021年相比,食用菌的规模、产量扩大了近5倍,产值提升了3.7倍。
群众正在晾晒木耳。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丁文艳
如今,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旺,清水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乡镇由原来的10个增加至15个。截至目前,全县80%以上的乡镇均有食用菌分布。全县累计发展食用菌由2022年的309.4万棒增长至今年的569.9万棒,尤其是以黑木耳为主导的食用菌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总体呈现出规模扩大、效益向好、销路畅通的良好势头。
“食用菌产业作为清水提出的10个农业全产业链项目之一,县上今年在各方面进行重点打造。一是在规模上进行大的发展,重点在全县9个行政村建立食用菌种植基地。二是在技术力量上得到很大提升,聘请东北和福建等地的专家来县上多次进行指导,并和省农科院加强技术上的合作。三是在产能上进行再拓展,在我们的食用菌园区新建菌棒生产线一条,目前已经生产菌棒亩产达到5万棒以上,有效保障菌棒前期紧迫的问题。”清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爱民说。
下一步,清水县将在优化产业布局、扩大种植规模、提升制种能力、食用菌人才培养、延长产业链条等方面不断发力,不断提升食用菌产品附加值,聚力构建“菌类种植、精深加工、产品研发、菌宴康养”为一体的新型经营模式,让小小食用菌在清水县释放“大产业、好产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