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请更新您的浏览器!
日前,安家河村又一批高原夏菜,发车了。
安家河村,隶属于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镇。2022年,全村人均收入1.8万元,其中超过90%的部分,来自高原夏菜的收益。“今年,全村种植面积1860亩,产值达1500多万元。”安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琨说。
天祝县海拔高、气候冷凉,是高原夏菜的核心产区之一。可随着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用水矛盾也日渐凸显。经济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对年均降水量不足500毫米,蒸发量却达2300毫米的天祝而言,节水尤为关键。
“节一半水,挣双倍钱。”王琨说,村里的高原夏菜全配套滴灌,用水降了50%,产量翻了一番,过去红笋亩产2500公斤,而今能收5000公斤。
节水谁都看得见,增产只有王琨说得清。
“高原夏菜,离不开水,又见不得水。”作为全村第一个菜农,几十年来,王琨摸透了这“伙计”的秉性。大水漫灌,肥料随波逐流,水往哪去,肥往哪聚,旱的旱、涝的涝,产量自然难上去。
“而且,漫灌时水易浸到菜叶,日后大多会发黄,拉低商品率。”王琨说,滴灌不一样,水肥按需喂到根系,营养到“人”、个个茁壮,产量高,商品率也高。
瞅着别人卖钱,村民纷纷跟种,发生了滞销。“当时主要靠二道贩子。”王琨说,这些人,属于“游击队”,行情好,就来;行情差,不收。“村里也没保鲜库,一旦滞销,只能烂在地头。”
那些日子,着急的村民将一车烂菜,倒在了王琨家门口,留下话:你带头种的烂菜,还给你。
“咱的菜,色泽好、口感脆,不信没出路。”王琨和村民代表外出推介,奔上海、跑浙江、赴湖南,凭着品质好,蹚开了新销路。2018年,村上又通过自筹资金并贷款,建起了田间“冰箱”——一座库容2600吨的保鲜库。
高原夏菜成了致富产业,外出的打工人,开始返乡当菜农。“90”后的张有栋,干过工地、当过司机,如今种菜又运菜,“今年保守算,净挣20万元。”
安家河村之变,是天祝县高原夏菜产业嬗变的一个缩影。
2023年,天祝全县15个乡镇共种植高原夏菜15万亩,产值达7.7亿元。同时,培育蔬菜收储运销企业11家、合作社79个、家庭农场63家,建成蔬菜保鲜库26个,储藏能力达到6.5万吨,年吞吐量40万吨,逐步形成了“企业连市场、合作社带农户、家庭农场跟进发展、小农户高度参与”的发展联合体。
“而且,我们大力推广尾菜直接还田、堆沤制肥还田等环保技术,建成尾菜处理示范点5处。”天祝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服务中心主任段玮俊说,截至目前,全县通过直接还田、集中处理、饲料化利用等方式共处理尾菜6.8万吨,处理利用率达64.45%。
立足自然禀赋,放大资源优势,特色产业才会让县域经济更具竞争力。“‘品质+品牌’是未来天祝县高原夏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天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耀说,未来,天祝县将向着品质农业方向发展,通过独特的自然条件、精良的农艺措施,把更加健康、绿色的高原夏菜送上消费者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