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金树栋
寒冬时节,记者行走在会宁县汉家岔镇,一条条村组公路通达顺畅,一栋栋红顶白墙的村民新居错落有致,梯田里的白色地膜蜿蜒曲折,放眼望去,宛如大地上的乐谱,疏密有序,柔美恬静,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恢弘乡村画卷正在广袤的汉家岔大地徐徐铺展。
近年来,汉家岔镇以党的建设为统领,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任务,精准发力、靶向施策,着力在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和乡村治理上寻求新突破,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抓党建引领,促基层堡垒提升,打造乡村振兴领头雁
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在支部的鲜明导向,持续深化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不断筑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严格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组织13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了全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全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扎实开展村“两委”班子届中分析评估,补充调整村干部7名,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1个,培育打造党建示范点1个,发展党员9名,党建引领保障水平有效提升。
抓党建赋能,促富民产业发展,延长乡村振兴产业链
聚焦产业兴旺目标,大力发展全膜玉米、大棚蔬菜种植和肉羊养殖等特色产业,持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紧紧抓住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等基础产业保障作用,全镇每年稳定种植全膜玉米5万亩、黑膜马铃薯5.4万亩,小杂粮1.5万亩。坚决守牢耕地红线,大力整治撂荒土地,按照合作社带动,种植大户流转,动员群众复垦,或由村委会出资租赁机械复耕复垦等方式,实现了2056.54亩撂荒地全部整治到位。抢抓“6+1”产业政策机遇,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落实联农带农机制,在5个村集体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基础母羊1150只,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放大品牌效应,落实产业达标奖补资金374户93.5万元,发放产业分红资金63.47万元。
抓党建领航,促基础设施完善,搭建乡村振兴新平台
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任务,持续在基础建设、项目落实上下功夫。年内全镇共实施抗震房改造11户,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29户104人,解决自来水冻管和新入户35公里,更换水表355个。建设高填涵一座,新建商贸综合体1个。撬动社会资本162.15万元,建设“旱变水”高标准农田1450亩。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硬化村组道路25公里,新建卫生厕所150座,栽植各类苗木6000株,建设口袋公园1处,新建党群服务中心1处,文化活动广场2个,建成县级乡村振兴示范点1个。
抓党建融合,促人居环境优化,擦亮乡村振兴靓底色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纵深推进“三大革命”,不断提升乡村“气质”,扮靓乡村“颜值”。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持续改善卫生环境,建立环境卫生分片包户、分段管理的长效机制,形成镇、村、组三级联动、合力治理的工作格局。年内共组织镇村干部、公益性岗位、党员群众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31次,先后发动群众4000余人次,投入机械15台(套)次,清理乱堆乱放160余处、生活垃圾及柴草粪便110余吨,拆除危旧房屋、残垣断壁和养殖圈棚50余处。持续深入开展河道综合整治行动,督促各级河长开展巡河572次,清理河道“四乱”12处,清理垃圾50余方。
抓党建驱动,促乡风文明建设,营造乡村振兴好氛围
坚持以党建引领“五治融合”为抓手,努力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积极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和“四级网格”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落实领导干部包案化解工作责任,进一步解决各类信访问题,截止目前共受理办结各类信访件78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年内共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70场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人次,评选五星级文明户、好儿媳、好公婆等先进模范家庭35户,指导12个村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通过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章程,推行“1234”工作法,大力整治婚丧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努力形成人人讲道德、重修养、促和谐的社会氛围。汉岔镇人民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迎着和美乡村建设的铿锵节凑,踏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