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关注积石山6.2级地震】暖暖的全是爱 临时安置点各界救援力量与受灾群众守望相助

来源/ 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 时间/2023-12-21 09:52:04

原标题:临时安置点各界救援力量 与受灾群众守望相助

暖暖的全是爱

一顶顶搭建好的帐篷整齐有序排列,帐篷内炉火烧得正旺,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12月20日,记者在积石山县多个安置点看到,震后赶来的各界救援力量,与临时安置的受灾群众守望相助,有温暖有关爱……

 帐篷里的“应急老师”

12月19日17:30,积石山县柳沟乡张郭家村四社,有一个镜头平实又温暖——因为当时电力还未抢通,柳沟乡张郭家小学教师张世晶在一盏应急灯下,为班上的学生辅导功课。

张世晶今年刚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毕业,在张郭家小学任一年级语文教师。地震发生后,张世晶忙个不停,一边照应村上的救灾工作,一边在安置点为张明鑫、张明浩等学生辅导功课。

帐篷里,几个孩子朗读《雪地里的小画家》,帐篷里的那盏灯是应急灯,张世晶成了“应急老师”。

记者了解到,截至19日19:30,经过电力部门工作人员紧张抢修,包括张郭家村四社在内的震区已全部恢复供电。

“人民子弟兵啥都干”

“帐篷是解放军搭的,帐篷里的床、炉子以及我们的一日三餐是解放军提供的,有他们在,我们心里很踏实。”12月20日上午,在积石山县石塬镇肖红坪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村民范学忠指着一排排整齐搭建的帐篷对记者说。

记者掀起一顶帐篷的帘子看到,里面的炉子、床、被子一应俱全,炉子里的火苗烧得正旺,炉盘上的水壶正突突冒着热气,不时有群众拿着水杯来接开水。坐在其中一张床上的范文娟告诉记者:“外面天气这么冷,我们虽然遭了灾,但能有现在这样的条件,我们很满足。”

帐篷外的一条水泥路上,数十名人民子弟兵正在清理路面上的积雪,半个小时后,路面还原了本色。没清理以前,几个孩子在被磨得光滑的雪面上玩滑雪。

一名子弟兵告诉记者:“举手之劳,能为灾区百姓帮一把是一把。”

“救灾物资运来了,人民子弟兵帮忙搬运。”“我们的生活区域有垃圾,解放军就及时清扫。”“安置点的一日三餐,解放军变着花样给我们做。”“人民子弟兵啥都干!” 村民你一言我一语。

记者采访结束离开时,正值午饭时间,安置点村民吃的是西红柿炖牛腩、白灼虾和大米饭。

帐篷医务室里很忙

在积石山县石塬镇肖红坪村安置点一间帐篷医务室里,一位胸口有些胀痛的大娘正在输液,门口的一张桌子旁,前来取药、检查的村民自觉排队,军医仔细记录着每一位村民自述的症状。

“大娘,您把左胳膊衣服挽起,我给您量血压。”

“大叔,您对青霉素过敏吗?”

“大爷,您身体有啥不舒服?”

军医为一位村民开好青霉素V甲片、利巴韦林片后,特意用深色笔在药盒上写明“一天三次,一次两片”,还不忘给这位村民再交代一遍,还特意嘱咐该村民“您以后吃饭不要太咸了!”。

 “都是老乡,能帮就帮”

“都是老乡,能帮就帮。”樊文清是一名2022年毕业的大学生,是土生土长的肖红坪村人。尽管家中受灾严重,但现在一家10口人好好地住在一顶帐篷里,有热饭吃,有开水喝,所以她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

“我是一名大学生,也是一名党员,这次家乡遭灾,我们年轻人不能闲着,要争着抢着做自己能做、该做的事,我现在做的工作是安置点、村里人员汇总和物资发放,我觉得很有意义。”打算明年考公的樊文清说。

在兰州一家企业工作的樊明发也是肖红坪村人,地震后他第一时间赶回老家,协助村委会运送救灾物资。他说:“快到年底了,公司工作也很忙,但我还是想着回来为父老乡亲帮点忙。”

 “我要给村民做榜样”

石塬镇秦阴村是此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村子之一。12月20日,记者在村口见到了正准备给村民发放感冒药的秦阴村阴屲社社长曹学英。

地震发生后,60岁的曹学英是被村民从木头和砖头缝隙里救出来的,双腿虽然受伤但还能坚持走路,左臂抬不起来,他没有去医院检查治疗,而是组织成立3个小组及时救人。

“我是一名党员,在村委会工作了13年,我们阴屲社有33户161人,我还是阴屲社社长,我不能倒下,要给全体村民树立一个榜样。虽然我们的房子倒塌了,但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们的明天肯定会更好!”

源源不断的救援物资

地震灾区群众的冷暖牵动着全国上下的心。目前,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正源源不断地运抵灾区,记者12月20日在石塬镇采访时看到,运送救援物资的货车一辆接一辆开进镇政府大院。

甘肃建投不仅第一时间运来了棉被、棉衣、方便面、矿泉水等应急物资,还调集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以及活动板房驰援灾区,全力保障灾后救援工作。同时,派出技术团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灾后建筑物安全性应急鉴定,并安排救援力量在积石山县柳沟乡、石塬镇参与地方道路抢修、清理山体滑坡等救灾抢险工作。

“现在我们在安置点有热饭吃,有火炉取暖,还有医疗保障,心里觉得暖暖的。”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安置点村民马乃比说。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武永明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