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快看】记者手记③|在这大地上,灯光是不会灭的

来源/ 新甘肃 作者/ 时间/2023-12-23 21:37:03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请更新您的浏览器!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静

匆忙,慌乱,奔赴,不安。当地震来临时,任何一种情绪都显得格外真实。

19日凌晨,我坐在赶往震中的车上,沿途看到的全是疾驰的救援、消防、医疗车辆。我的同事说,她收拾好行李去单位集合,出租车师傅得知要去积石山灾区时,立刻打开双闪急速前行,临下车时问了句:你们需要志愿者吗?

那一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力量在血液里沸腾。

在积石山采访已经好几天了,真正让我有感触的就是这些平凡的小故事。

爱心牛肉面志愿者热火朝天地为受灾群众做起牛肉面。

不涨价就是善意。震后第二天,我在吹麻滩综合市场内遇见了商户乔想成,“我不吃亏!群众平平安安吃上菜就行。”这是他算的一笔“账”。是啊,大灾面前,让百姓吃上菜,价格能稳住,这是平凡人最大的善举。

12月22日冬至,大河家镇集中安置点的爱心牛肉面点供应饺子,群众排起了长队。

志同者同向而往。12月21日,震后第三天,也是“山东百姓哥”冯祥宇驱车1930多公里到这的第三天,三天里,他为各救援队和受灾群众免费做饭,带来了800多斤牛肉,家乡的挂面、蔬菜等。这位山东大汉的微信名叫“做个更好的男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在各个集中安置点,志愿者、救援队等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托举起积石山美好的希望。

部队官兵与群众在一块儿包饺子,过冬至。

人没受灾,就要去发光,这是大河家镇村民马文俊面对灾难、面对生活的勇气。记者21日在刘集乡河崖村见到马古伯的时候,他正在给排查危房的工作人员送热水和馍馍,“只要人没事,一切都好说”。

冬至当天,受灾群众搬进了新“家”,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饺子。

9个小时,60余间装配式彩板房,水电全通……这是甘肃建投七建公司给出的建设答案,在刘集乡陶家村,整齐的彩板房正在紧急安装中,计划安置100户,建成后,约500名受灾群众将会入住。每当有人说,这就是中国速度时,我都会不自觉点赞。震后第四天,还是在刘集乡陶家村,我看到了第一批受灾群众搬进了整齐的彩板房,张进录一家和邻居们围坐在一起煮起了饺子,“四天时间,从帐篷搬到彩板房,速度太快了”。

位于积石山县刘集乡陶家村的集中安置点正在紧张搭建装配式活动板房。

12月22日,石塬镇沈家坪村19个受助家庭集体给中铁二十五局三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地震过后,难熬的寒夜、零下十多摄氏度的气温成为群众生产自救最大的困难。灾后第二天,得知情况的二十五局三公司筹集19间集装箱房,利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场地平整、安置房搭建,让19户受灾家庭顺利住进了温暖的安置房。

12月22日,大河家镇安置点内,部队官兵与孩子们玩起了游戏。

大家在信中说,我们坚信,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有全国人民的强大支援,有中铁二十五局等爱心企业的无私援助,我们将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共同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重建幸福美好新家园!诚挚地邀请你们待到春暖花开、家园重建时,再次到我们沈家坪做客。

大河家镇康吊村安置点上,受灾群众接受来自新疆籍甘肃务工人员的捐赠。

  一盏灯的微光,也会给寒夜里不眠的人带来勇气和温暖。当我看到一个个普通人前赴后继奔向灾区时,我更加坚信,春暖花开时,家园一定会恢复重建,也一定会更加美丽。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