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思璇 通讯员 刘建军
冬日时节,漫步在成县王磨镇林口村,群山上的松柏依旧翠绿,青瓦白墙的特色民居、收拾整齐的幸福小院、田间劳作的村民,构成了一幅和美乡村的幸福画卷。
如何让林口村的美景变成助力群众发展产业的“钱”景,成为摆在当地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村里开始对盘活的老旧民居进行升级改造,对民宿周边500多平方米的场地进行提升改造,形成集烧烤、休闲、自助等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基地,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万余元,带动20户群众每户每年增收8000元。同时,发展天麻157窝,连翘102亩,花椒78亩,发展中蜂725箱,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一条产业兴村的致富路。
陈小艳是林口村的产业发展大户,在帮扶单位的支持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技术指导下,养殖蜜蜂160箱,种植6亩花椒、4亩连翘、6亩桔梗,通过特色产业发展获得了稳定收入。“养蜂是我们村的传统产业,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养。今年春季受霜冻影响,蜜蜂减产不少,但我家160箱产了1000多斤蜂蜜,按照每斤30元的价格,能够卖3万多元。”陈小艳说。
今年62岁的石岩则把中药材连翘产业做得风生水起。一辈子与土地为伴的他,依托自己的技术种植了8亩连翘,每年有3万多元的稳定收入。同时,他还通过连翘育苗、苗木销售、技术培训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产业兴旺的故事也在王磨镇陈庄村徐徐展开。在陈庄村的大棚种植基地里,60亩的大樱桃已全部完成栽植,村民正在为大棚内起垄、覆盖遮草布、埋设滴灌管道等,忙碌的身影来回穿梭在田地间。
“我们经过对山东等地的考察,结合王磨镇地理特点,引进了6个优质大樱桃品种5500株,明年就能实现挂果上市,后年进入盛果期,能够比露天种植的提前一个月左右上市,预计每年能够实现产值100万元以上。”种植基地负责人赵永兵信心满满。
发展大棚大樱桃种植,是成县达康合作社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农业特色种植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的一次重要实践。特色产业发展,不仅给当地百姓带来相对稳定的土地流转租金和务工收入,还通过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分红,增加了大家的收入。
近年来,成县王磨镇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特色蔬果种植,大力发展中药材、中蜂养殖等林下经济,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的绿色道路,乡村振兴的步伐越走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