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快看】“抱”在一起的村庄

来源/ 奔流新闻 作者/ 时间/2023-12-31 21:34:14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请更新您的浏览器!

生火、烧炉、架锅、炸油饼……安晓梅麻利地收拾着。吃完早餐没多久,她已经和村里其他妇女一起,给大家准备午餐了。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房屋受损,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虽然如此,柳沟乡袁家村三社的妇女们还是自发组织起来,架锅烧水,为村民准备着一顿顿热乎饭。

“地震后,我们袁家村各族群众更团结、心贴得更近。真的,被他们感动了。”积石山县柳沟乡袁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韩继忠说起袁家村村民时,言语间多是自豪和夸赞,说到动情处,几度哽咽。

抱在一起的乡亲们(28638366)-20231231131931.jpg

  情同手足

“我们也帮不上啥大忙,能为大家做口热乎饭,心里也踏实。”

51岁的安晓梅是土族,自从嫁给汉族丈夫后,在三社已经生活了30年,对社里人的感情很深。

“我们社的人一直都很团结,很少听到村民之间有矛盾。地震后,男人们干体力活,妇女们就主动承担起做饭、照顾年老体弱者和孩子们的任务。”

在袁家村村委会大院里,撒拉族妇女马玉萍同样很忙。切菜、炖肉、蒸馍馍,忙得不可开交,性格开朗的她总是笑盈盈的。

“一顿做二三十人的饭,累不?”记者问。

“不累不累,大家都很辛苦,我只是做了几顿饭。”

马玉萍是个热心肠,今年7月份,得知村委会的厨师辞职,毛遂自荐就来了。“是公益性岗位,虽说钱不多,但给村里人服务心里踏实。”

抱在一起的乡亲们(28638368)-20231231131934.jpg

往常,村委会工作人员不到10人,马玉萍每天换着花样做饭。地震后,每顿吃饭人数增加到20-30人,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儿媳妇便主动来帮忙。饭菜花样不多,但味道好,大家都赞不绝口。

  血脉相连

地震发生后不久,14岁的回族少年马云第一个跑进村委会大院,请求村支书给他派任务。这些天里,憨憨的马云成了村里最忙的人之一。

“主任,向你报到。”

“主任,我来了。”

12月19日上午8时,袁家村村委会院子里站满了人,韩继忠给大家分工,挨家挨户排查受伤人员、搭建帐篷、运输物资。

在青海开批发店的王平连夜返乡,负责物资的整理、分发,十多天一直住在村委会,家也没回过。

马其成开着自己的运输车来了,招呼有车的村民立即组建运输队。

在兰州读书的学生马成来了,家乡受灾,他要做志愿者,尽一份力量。

仅两个小时,一支50人的志愿队伍组建了起来。在地震废墟前、在群众安置点、在医疗救治中心,处处留下他们的身影。

“都是自发来的,当时真的很感动。”韩继忠说,在灾难面前,大家不分民族,全村群众一条心。

19日下午,在六社安置点,村民董彦斌抓了4只鸡,马雅丽做了几大盆油香,分发到每个帐篷里。         

  守望相助

“消防员同志,我的存折和户口簿还在家里,麻烦您帮着取一下。”

20日晚,陇南市消防救援支队武都区江南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王怀涛刚到袁家村,保安族的韩大爷就来求助,王怀涛立即跟过去,冒着危险取回来了。

抱在一起的乡亲们(28609963)-20231231131928.jpg

帮着找现金、贵重物品,帮着搬运东西,在袁家村,陇南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每位队员对村民几乎有求必应,“我们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

在六社一座临时性安置帐篷里,11岁的董艳芳正靠在床边看书,角落里码放着方便面、矿泉水、煤炭等生活物资。

“回来告诉你爸爸妈妈,炉子烧起来了就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煤烟中毒。”走进帐篷,李子昌“婆婆妈妈”地叮嘱,琐碎的事他管着“一河滩”。

李子昌是袁家村第一书记、省公安厅驻村工作队队长,地震发生后,每天挨家挨户地走访,处理问题。

“李书记,进来喝杯茶,您一直帮我们,一口水也没喝。”

村民马进彪对这个驻村书记心存感激,“儿子的婚礼全是李书记帮着张罗的。”

儿子婚期原定在12月21日,结果地震了,新房裂缝成危房,没地方住,家里陷入困境。

李子昌知道后,协调帐篷,协调场地,帮着把婚礼办得井然有序。

“感激的话也不知道咋说,李书记就是个大好人。”马进彪说。

说话间,李子昌又接到了协调活动板房安置的事,来不及喝口水,又急匆匆赶往下一处。

“我们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韩继忠说,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信心和力量所在。

袁家村有9个社,共314户村民,是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回族、汉族、土族、藏族7个民族的融合村。袁家村村委会也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样板:村支书是保安族,副书记是汉族,副主任是撒拉族,第一书记是汉族,驻村工作队里有汉族,也有回族。在大家的组织和带领下,抗震救灾中没有出现一起纠纷,在困难面前,全村人团结得像一家人一样。

寒冬已至,春归有期。这个“抱”在一起的村庄,终会迎来春暖花开!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丁毅 欧阳海杰 见习记者赵相龙 (部分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