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追赶发展看定西 | 为残疾人群体托起“稳稳的幸福”

来源/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时间/2024-01-03 16:26:30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从春天出发、向春天报到、与春天同行的事业。2023年,我市以“五大”行动和“不怕事小·小事办好”作风能力转变提升行动为载体,着力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来,抬抬手臂,很好,再来翻翻身,慢慢使劲……”近日,在定西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定西陇中康复医院)运动疗法区,康复师王永兰正在为一名患儿做着康复治疗,简单的指令夹杂着肯定的话语,头上偶尔出现的汗珠仿佛诉说着这项工作并不轻松。

图片

言语治疗室、作业治疗室、精细室、言语矫治室……记者每走进不同的教室,都会看到残疾患者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正在认真地进行康复训练。在这里,针对一些患者,康复师不仅要为他们做肢体上的康复,还要从心理上进行鼓励。

“看到经过我的双手成功复健的孩子,他们和家人脸上的喜悦深深打动了我,这份工作让我很有幸福感和获得感。”从事康复师已经4年的王永兰笑着说。

图片

“我们不断加强与省内外专科医院的合作与技术交流,以优美的环境、一流的服务、良好的信誉、精湛的医术实实在在为定西市残疾人的医疗健康提供服务。”该中心办公室主任马瑞萍告诉记者,目前,机构稳定治疗、训练残疾儿童100余人,寄宿制托养残疾人58人,日间照料残疾人50人。

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是帮助残疾人减轻独立生活障碍和家庭经济、精神压力的有效手段。

走进临洮县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运动治疗室内宽敞明亮,残疾人服务对象正在互相唠家常、下象棋,冬日的阳光洒在屋内,一片温馨祥和。

该县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在贴心照护的同时,还创造性开展“工疗”托养服务模式。工疗室内,盘香纸盒糊制、外贸手工包带钩织、宝塔普洱茶制作等多样手工应有尽有,实现了“白天入托接受照顾,晚上回家融入家庭”的生活模式。

图片

“到这里来之后,生活有人照顾,业余生活也比较丰富,可以试着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了。”残疾人服务对象张小虎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更是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最直接的途径。“多亏了残联的同志,不仅教我按摩技术,还让我在临洮按摩中心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管吃管住,靠自己的双手为家人创造了美好生活。”临洮县按摩中心按摩师阎明德开心地说。

居家“小障碍”也是民生“大工程”。“现在家里的院落硬化了,坐着轮椅可以自由活动,我的心里敞亮多了!”陇西县马河镇清泉村一社村民陈瑛坐在轮椅上开心地说。

43岁的陈瑛因20年前的一场意外事故导致下肢瘫痪。定西市、县残联了解情况后,为他申报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对他家坑坑洼洼的院子进行了硬化,还贴心地为他铺了一条去厕所的小路。

图片

据了解,市政府连续两年将残疾人关爱服务工作列为民生实事项目,2023年,市残联多渠道筹集资金1023.33万元,为1336名残疾人实施了精准康复服务;落实托养照护资金440.6万元,为1343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视力、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照护服务;投入255.9万元,深入实施各类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项目,稳定就业及培训残疾人1012人;落实资金266万元,为76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投入55.5万元,举办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班14期,有效提升了550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和发展增收能力。

图片

此外,省、市、县1.63万名干部“一对一”精准结对困难重度残疾人1.94万人。各级帮扶干部走访探视结对困难残疾人5.52万人次、联系交流7.87万人次、宣传及落实政策5.89万次,帮助解决困难6162个、帮办实事9151件,捐赠物资和资金203.3万元。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陈昕 张官杰 张含华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