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华池县 综合利用秸秆 让“包袱”变财富

来源/ 作者/ 时间/2024-01-05 09:20:03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通讯员 梅金娟

华池县耕地面积103.36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就达到40万亩以上。每年秋季,40万亩玉米收获的同时,也会产生近15万吨的秸秆。

这些秸秆,曾是当地沉重的“包袱”。

现如今,华池县通过燃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等方式,使曾经废弃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为全县增加综合产值5000万元以上。

时下,华池县怀安乡糖坊咀村的天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在全力加工农作物秸秆。这是一家从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而来的本地企业,与当地5个乡镇的17个产业合作社签有保底分红协议,每年按照村集体发展资金的5%进行保底分红。目前,合作社羊只存栏1.3万只,肉牛存栏400余头。

与其他养殖企业不同,天云农业不仅有钢架结构秸秆收储存放棚,还有打捆机、装草车、牵引拖拉机以及自走式秸秆压捆机等大型设备。从加工流水线上下来的饲料,直接被运送到投喂流水线,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自足。“实施秸秆饲料化加工以来,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一举‘消化’了本地3万吨左右的秸秆。”天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高怀富感慨地说,“每年能为企业节约大约150万元的养殖成本。”

作为全省14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之一,华池县2023年着力培育了天云农业等4个秸秆综合利用经营主体、2个秸秆收储运社会化服务组织,全面提高秸秆综合利用能力。

木生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农林业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企业,2022年经中化集团牵线搭桥来到华池。

木生源的到来,不仅让城壕及周边5个乡镇的3万吨秸秆变废为宝,还解决了困扰当地多年的秸秆燃料化的技术瓶颈。

木生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燃料,每公斤低位热值在3200大卡左右,灰分只有10%。得益于此,城壕镇及周边乡镇的学校、卫生院以及乡政府和部分农户,以一吨1000元左右的惠民价用上了生物质燃料,降低了取暖成本,避免了安全隐患。

企业负责人疏得金告诉记者:“华池在土地流转、厂房建设等环节都给予优待,各种手续办理也实现了‘一站式’,我们带着技术‘拎包入驻’,非常方便。”

近日,在华池县林镇乡黄渠村,田间地头人头攒动。村民们挥舞着铁叉,把一捆捆玉米秸秆塞进轰鸣的打捆机进行揉丝粉碎。不多时,秸秆就变成了一捆捆打包好的草料。

“我只需要在收玉米时把秸秆堆成堆,打捆、运输都不用操心。”黄渠村村民解海兵说,按市场价100元一亩来算,他家15亩秸秆地收入1500元。而解海兵除了出售秸秆,还在村里的农机合作社务工,参与秸秆打捆。一捆8元的务工费,让他每年秋冬农闲都能有近2万元的收入。

为最大限度提升秸秆综合利用量,华池县设有多处秸秆收储运站点,实现了秸秆就地消化利用,全年秸秆收集量约13万吨,综合利用量11.8万吨。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