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溯源甘肃】
先秦至西汉初期的敦煌与河西
敦煌壁画上河西走廊各民族进行贸易的场景。
莫高窟第323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
敦煌雅丹地貌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本报特约撰稿人 郑炳林
对于汉武帝取得河西、设置敦煌郡之前的敦煌归属和居民以及建置沿革,历史文献有零星的记载。匈奴进入河西地区之前,河西和敦煌地区生活的主要是乌孙和大月氏人。周穆王西巡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发生在河西走廊的酒泉到敦煌一带,敦煌文献中留下了关于这方面的记载。由于历史久远,且夹杂有很多传说成分,这些珍贵的历史记载变得扑朔迷离。为了还原先秦至西汉初期敦煌历史的原貌,有必要对这些记载进行探索。
乌孙、大月氏时期的河西与敦煌
秦至西汉初年,敦煌河西地区居民应当进行过三次更替。首先是乌孙人生活时期的敦煌。乌孙最早生活的地方和大月氏一样,在敦煌间。大月氏迁徙至悬度北部之前,居住地是乌孙故地。乌孙人生活的地方就是西汉政府准备迁徙乌孙并进行安置的地方。张骞出使乌孙时,汉武帝给乌孙预留的地方在哪里,是整个河西走廊还是仅仅是敦煌?
从《汉书·张骞传》的记载中得知,首先乌孙的故地是在敦煌、祁连间;其次张骞向汉武帝建议将乌孙迁徙回故地的时间是在浑邪王投降汉朝的元狩二年之后的两年,即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张骞因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而军得以不乏得到封侯,张骞失侯的时间是元狩二年击匈奴后期。张骞出使乌孙的时间是元狩四年,这个时期西汉政府虽然得到河西,但还没有设郡,仅在河西地区驻军屯守。《汉书·武帝纪》记载元狩二年浑邪王投降汉朝,当时就设置了武威、酒泉郡。此外如《史记·匈奴列传》《汉书·匈奴传》等都没有记载酒泉郡的具体设置时间,如果结合《汉书·武帝纪》的记载分析,“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实际上是元狩二年之后做的事情。就是说元狩二年浑邪王投降汉朝后金城河以西至盐泽空无匈奴,西汉政府在这里也没有进行任何政区建置。从元狩二年浑邪王投降汉朝到元鼎二年这七年时间里,西汉政府仅在河西驻军屯田,如何对河西这块新得到的土地进行管理,汉武帝还没有一个想法,直到张骞建言招来乌孙东居河西,都不想直接管理。因此乌孙的故地是哪个地方就很明确,就是河西地区。
秦汉之际大月氏人的生活地区和乌孙人一样,都是在河西地区。大月氏人最初是和乌孙人共同生活在河西地区,后来赶走乌孙人独居河西地区,还是原先就与乌孙人共同生活在敦煌河西地区,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
《史记正义》曰:“初,月氏居敦煌以东,祁连山以西,敦煌郡今沙州,祁连山在甘州西南。”明确了大月氏的生活区域是张掖西南祁连山之西到敦煌,即酒泉、敦煌间。据此推测,大月氏将乌孙人驱逐出河西之后,乌孙人实际上投靠了匈奴,部落人民都归属了匈奴,并在匈奴的帮助下逐渐强大起来,在帮助匈奴打败大月氏后重新在匈奴西部建立了政权。而大月氏人驱逐乌孙人,整个河西地区包括南山一部分归属于大月氏。大月氏被匈奴打败后,部分大月氏人南迁到南山,羌人将其称为小月氏,因为归属诸羌,有时将其称为南山羌。因此,南山作为方位泛指祁连山及其以南地区,作为地名指青海海西州的所在地德令哈附近,作为地域政权指以小月氏为主建立的狼何羌,因为他们是从大月氏中分裂出来的,所以很多时候称之为小月氏。
匈奴统治时期的敦煌与河西
匈奴主要生活在秦朝以北的地区。秦代西部临边主要有三个郡,即上郡、北地郡和陇西郡,其中上郡是夺匈奴河南地设立的。秦代置北地郡、陇西郡,沿着黄河修筑长城,这个长城就是西起临洮并沿河修筑的屏障。
西戎是秦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统称,其中包括义渠胡等。汉朝初年基本上维持秦代面貌,西部疆域主要控制在黄河沿线,主要有陇西郡和北地郡。陇西、北地就是西汉初期最西部的边界。直到汉武帝即位初期,陇西郡、北地郡都是西汉政府所能控制的最西部疆域范围。而西汉邻接的河西地区,就是在汉朝初年被匈奴所占领。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汉书·匈奴传》,匈奴进入河西走廊是匈奴冒顿单于时期的事情,匈奴西邻大月氏、氐、羌,氐人生活的区域是陇西郡南部,羌人生活的地区是陇西郡的西部。
根据《汉书·匈奴传》,匈奴在冒顿单于之前,西邻大月氏、氐和羌。冒顿单于之后,匈奴强盛,打败大月氏占领河西走廊之后,西部疆界有所变化,西接氐、羌。匈奴右王位于上郡以西,邻接大月氏和氐、羌。楚汉之际,刘邦与项羽相争,疲于兵戈,冒顿单于率部西击大月氏,进入敦煌河西地区,河西成为匈奴右贤王管辖下领地,这样匈奴西部就与羌、氐邻接。汉高祖白登之役后,汉与匈奴相安无事,至汉文帝四年,匈奴单于遗汉书称:罚右贤王,使之西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强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
匈奴冒顿对河西大月氏的战争发生在汉文帝四年之前。这次战争,匈奴将大月氏直接驱赶到中亚地区,其管辖范围到达了罗布泊地区,而势力控制范围到西域地区。由此,在匈奴进入河西地区之前,河西地区生活的主要是大月氏人,大月氏人紧邻氐、羌,西部与楼兰等西域二十六国相接。匈奴南下进入河西地区之后,这里就成为匈奴右贤王管辖下浑邪王、休屠王部落属地。《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月氏被匈奴大破之后遁逃到匈奴之北,实际上是匈奴之西。大月氏退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成为匈奴右部管辖下的地方。匈奴右贤王的控制范围有多大,《史记·大宛列传》记载: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匈奴右方居盐泽以东,至陇西长城,南接羌,鬲汉道焉。就是说陇西郡西邻匈奴右贤王的辖区,主要标志是陇西郡的长城;西部以罗布泊为线与楼兰、姑师相邻。
匈奴完成对河西地区的控制时间,应当是汉高祖被围白登之前。《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附娄敬传》记载:“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单于兵强,控弦四十万骑,数苦北边。”说明冒顿单于已经完成内部的统一,西边击败大月氏,东边降服了东胡。根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记载,元狩二年,霍去病出北地,逾居延,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获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斩首虏三万二百级。鹰击司马赵破奴斩遬濮王、捕稽沮王,校尉高不识从骠骑将军捕呼于耆王王子以下十一人。从霍去病等人的这些战功中我们得知,匈奴河西地区及其附近都有匈奴的哪些部落,由此得知河西地区是匈奴右部的政治中心所在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投降汉朝,金城河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可知河西地区主要生活的是匈奴右部的浑邪王和休屠王等。
《汉书·西域传》记载:“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西,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单于失援,由是远遁,而幕南无王庭。”这就是秦汉之际,河西地区居民变化、政权更替的主要脉络。
张骞出使西域行经敦煌河西
在汉武帝取得河西地区之前最大的壮举就是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就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打通西汉同西方联系的通道,同时收取西域地区诸方面的信息。
张骞出使西域行经的地方主要是羌中,羌中所指,应该是羌人生活的地区,即洮河以西的河湟地区和柴达木盆地。按照《括地志》的记载,临洮应当是羌中的一部分,实际上按照秦朝的疆域范围,秦的西部疆域到临洮,邻接羌中,即羌人生活的地区。根据《汉书·靳歙传》:“从定三秦,别西击章平军于陇西,破之,定陇西六县,所将卒斩车司马、候各四人,骑长十二人。”靳歙平定陇西郡之后没有西行用兵,说明陇西郡是秦汉之际中原政府管辖的最西部之郡,陇西郡管辖有六个县。《汉书·郦商传》记载:“沛公为汉王,赐商爵信成君,以将军为陇西都尉。别定北地郡,破章邯别将于乌氏、栒邑、泥阳,赐食邑武城六千户。”郦商应当是接替靳歙出任陇西郡都尉,从陇西郡出兵平定北地郡,说明陇西郡紧邻北地郡,这两个郡是当时中原政府管辖的最西部的两个郡。另外据《汉书·爰盎传》记载,爰盎(袁盎)曾调为陇西都尉。《汉书·晁错传》记载:“高后时再入陇西,攻城屠邑,驱略畜产;其后复入陇西,杀吏卒,大寇盗……自高后以来,陇西三困于匈奴矣,民气破伤,亡有胜意。”“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表明汉文帝时西汉与匈奴相邻的是上郡、北地郡、陇西郡。
西汉与匈奴邻接河右安定郡,而汉武帝末年才设置安定郡,也就是说,西汉政府取得河西之前,安定郡还没有设置。
西汉初期与河西一带匈奴接触的主要是陇西郡和北地郡,陇西郡最西部管辖范围约沿着黄河西起临夏积石山县,东到青城,从这里往西经匈奴管辖的河西走廊,最好的行经路线是经兰州、永登翻越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但是笔者推测张骞的行经路线是从兰州翻越乌鞘岭,沿着祁连山北麓经匈奴与羌人的接合部往西到西域地区,所经过的地区主要是河西走廊和西蒙古高原。张骞从自己亲身经历得出当时通使大月氏的情况:“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羌中道必须经过青藏高原或者祁连山脉,道路艰险不仅表现在诸羌部落间往往积怨有仇,行旅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匈奴与诸羌的交通都不是很顺利,张骞西行更是这样。诸羌与西汉关系并不密切,特别是作为附属于羌和匈奴的小月氏更是这样。所谓少北,就是靠近匈奴地区行走,往往被匈奴捕捉。这次张骞没有从羌中道前往西域,而是出陇西经匈奴,从而为匈奴所得。
张骞被匈奴俘虏后,在匈奴生活了十余年。他的活动区域主要在河西走廊及匈奴的右方地区,这可以从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证实。张骞被封博望侯,主要功绩是出使西域和作为卫青的行军向导取得胜利。元狩二年,霍去病分别从陇西郡、北地郡出兵攻打匈奴,都取得了胜利,除了赵破奴对匈奴地区情况很了解外,很可能得益于张骞出使西域得到的情报信息。最了解匈奴右方河西地区的山川形势和物产水草的,只有在这一带生活了十余年时间的张骞,因此敦煌河西地区的取得应当是张骞的主要贡献。
张骞出使西域就是要联合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由于大月氏适应了西域的环境,不愿与匈奴为敌,显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这些信息的获得,使汉武帝增加了对西域的了解,特别是增强了汉武帝出兵征伐匈奴的决心。获取西域地区的信息是张骞出使的主要目的,了解出使地方的风土人情、山川形势等几乎是汉代使者的共同职责,如张安世长子张千秋与霍光之子霍禹以中郎将击乌桓回,谒大将军霍光,“问千秋战斗方略、山川形势,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同样汉武帝也向张骞询问西域的山川地形和人物物产等信息。这些信息在西汉对匈奴战争的胜利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张骞出使大月氏收集的情报主要有汉朝通往西域的交通道路,此外还有西域各国的物产、气候、居民等内容。由此得知,张骞生活在匈奴右贤王管辖地区,在这十余年时间,他主要收集了匈奴地区的交通和自然环境等情况,这也为他以后在汉武帝出兵攻打匈奴的战争中充当向导储备了知识。当然有些是他实际勘察的,有些是打听到的,如西南夷通西域的消息就是道听途说,汉武帝通西南夷的战争检验了该消息的不可靠。但是在他亲身经历的地区战争进行得非常顺利,这些都得益于他情报的准确。
张骞从河西走廊西行,从西域返回的路线同样也是计划经河西走廊。张骞从西域地区返回,原计划是经过羌中道,避免被匈奴抓到,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幸免。是他没有走羌中道还是经过羌中道时被某个政权所俘交给匈奴?笔者认为应是后者。张骞从西域返回时被俘的地点是哪里?笔者认为是在罗布泊地区,因为这里是匈奴与西域诸国接合部,罗布泊之东是匈奴管辖区。根据《史记·大宛列传》,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匈奴右方居盐泽以东……南接羌,鬲汉道焉。”姑师即车师,楼兰在罗布泊西南部,张骞从西域返回很显然是傍南山走羌中道,即从疏勒经莎车、于阗、且末、楼兰,楼兰往东是匈奴控制区,往东南经婼羌、狼何羌准备过柴达木盆地到湟水流域,最终到西汉陇西郡,这就是羌中道,历史时期这条道路经常被使用。但是在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复为匈奴所得。鉴于当时小月氏与匈奴之间关系甚好,而张骞经羌中道东行首先必须经过婼羌和狼何羌,所以他很可能就是被狼何羌俘虏送给匈奴的,而不是被匈奴俘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