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6日,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开幕。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盛学卿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2023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过去的一年,从深化理论武装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到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亮点闪耀、精彩纷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高举思想旗帜,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文明生生不息,思想与时俱进。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是甘肃省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过去一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持续深化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持续加强理论学习——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全省各级党委(党组)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去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省委常委会迅速召开会议,专题传达学习贯彻。第一时间召开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对各级党委(党组)学习贯彻工作作出部署,举办全省宣传文化系统专题研讨班深入研讨学习,对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学习贯彻作出安排;
在主题教育中,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计划,各单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全省2831个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累计开展专题研讨1.2万次,引领带动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夯实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深入推进研究阐释——
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重大理论和甘肃现代化建设等重大实践问题,去年甘肃省推出了一批有分量、有价值、能转化的研究成果。推进落实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改革举措,建立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评价机制,遴选建设了第一批省级新型高端智库,持续加强“理论陇军”建设。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甘肃省立项116项、结项76项,评选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00项,在中央“四报一刊”刊发理论文章22篇,推动理论研究阐释更好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
阿克塞县“马背流动党校”“冬不拉宣讲”志愿宣讲小分队深入阿勒腾乡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
扎实开展宣传宣讲——
定西市宣讲团成员深入调研、认真备课,形成60个宣讲辅导专题,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城乡社区开展理论宣讲,让党员干部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白银市组建“线学线讲”宣讲团,打造“讲白银”线上宣讲平台,在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推送线上宣讲短视频作品1100余个,浏览量超3800万次;
张掖市民乐县将宣讲课堂搬到小区广场、农家院落、生产车间,依托“县镇村三级书记宣讲团”“青年讲师团”“巾帼宣讲小分队”等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00余场次;
……
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去年一年,甘肃省针对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农村群众、企业职工等不同群体,组建各级各类理论宣讲队伍5.2万支,开展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51万场,覆盖受众1200万人次;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工程,开设“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等理论专题专栏,充分运用“两中心一平台”推出了一批理论融媒体宣传产品,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思想光芒照亮前路,学习热潮涌动陇原。以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推进事业大发展,全省党员干部群众汇聚起感恩奋进、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坚持守正创新,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壮大
纵挥凌云笔,独运工匠心。
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夙兴夜寐、挺膺担当,始终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加强宣传引导、弘扬主流价值,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为全省现代化建设注入不竭的精神力量。
聚焦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甘肃省深入开展“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等主题宣传,持续深入宣传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学者、各级党组织书记、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等不同群体畅谈思想体会、学习感悟、工作思路,及时宣传报道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当中获得政治认同、形成思想共识、赢得情感共鸣。
聚焦“三抓三促”行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闻令而动,宣传和动员双管齐下,报道与阐释齐头并进,将省委工作要求更加及时有效传达到各级各部门,确保“三抓三促”行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推动形成比学赶超、大抓落实、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在跟跑追赶全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奋勇争先、不断进位。
聚焦高质量发展——开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充分展现各地各部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生动实践、探索经验,更好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的共识力量:在兰州市西固区黄河之滨的甘肃(兰州)国际陆港,采访团感受到了龙门吊下、铁路线上、仓储车间澎湃着的强劲发展动能;在庆阳市,“东数西算”工程让采访团看到了革命老区迸发的新生活力……
去年一年,紧紧围绕甘肃现代化建设实践,甘肃省扎实开展“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等20余项主题策划报道,广泛宣传“四强”行动、“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等重大工作举措成效,凝聚起全省上下集中精力谋发展、抓落实、转作风的强大力量。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宣传部门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信息发布和宣传引导,新闻媒体第一时间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群众的深情牵挂和深切关怀,媒体记者第一时间深入灾区,用笔记录、用镜头定格抗震救灾的桩桩件件、点点滴滴,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凝聚起积石成山、重建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
春风化雨润万物,丹心妙笔著华章。2023年,甘肃省坚持守正创新,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壮大,在中央和省属主要媒体刊发稿件77万余篇,全省人民自信自强、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更加强大。
“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行”大型采访活动走进张掖市肃南县,一批外国网红近距离探访、感受真实的甘肃。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将
建强用好甘肃国际传播中心,开展“境外媒体甘肃行”“外国网红看甘肃”等活动,生动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中国故事、甘肃故事。
高质量举办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56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的嘉宾参加,近20亿人次点击关注,敦煌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作用有效发挥。
承办第十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举办2023年公祭伏羲大典、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重大节会活动,持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坚定文化自信,文化事业产业活力迸发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一件件载入史册的文化大事,一部部熠熠生辉的扛鼎之作,一个个传承创新的文化项目,一场场惠民暖心的文艺演出,承载了现代化建设文化先行的“甘肃实践”,勾勒出甘肃文化自信自强的美好图景。
大型情景舞剧《丝路花雨》在敦煌上演。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高樯
2023年春节期间,经典舞剧《丝路花雨》“云”端亮相新西兰,以舞为媒,尽展丝路文化与敦煌艺术的无穷魅力;
2月6日,大型人文自然纪录片——《青绿甘南》登录央视,再现甘南大地华彩蝶变;
4月18日,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上线,一屏,一眼,一千年;
9月7日,甘肃简牍博物馆开馆,千枚简牍,方寸之间,道不尽,千年丝路盛景风华;
11月10日,40集大型系列文化短视频《云赏敦煌》线上播出圆满落幕,海内外点击播放量达1.2亿人次;
……
立足国家所需、甘肃所能,甘肃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深入推动文化传承发展,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实施陇原文艺高峰攀登工程,精心打造推出纪录片《大敦煌》《青绿甘南》、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联合制作推出电视剧《此心安处是吾乡》、电影《吾爱敦煌》,倾力创作电视剧《英雄的旗帜》、电影《梦回敦煌》、交响乐《祁连山》、舞剧《伏羲》、广播剧《黄河远上》等文艺作品;实施“精品出版行动计划”,推出《大国盾构梦》《腾格里的记忆》等精品图书;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进万家”“文艺轻骑兵”和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等活动25万余场,深化“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推进“如意甘肃·智慧广电”工程,加快建设书香陇原。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深入推进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加快实施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在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推广应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敦煌模式”;《甘肃藏敦煌文献全集》编纂出版,开展60余项敦煌学课题研究,中英文系列短视频《云赏敦煌》全方位立体式挖掘展示敦煌文化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南佐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被评为“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加快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出台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实施会宁会师之城等28个国家项目、鲁土司衙门旧址保护等48个省级项目,精心打造传承中华文化、体现甘肃特色的文化地标。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编制发展规划、出台管理办法,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实施读者出版集团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创建等重点项目,文化产业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601个文旅融合重点项目,鸣沙山万人星空音乐会、边关古城出关仪式等成为全国文化旅游爆点,预计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3.7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4%、295%;出台深化文艺院团改革举措34项,组建甘肃广电传媒集团,13个市州和兰州新区建成融媒体中心,推进“两中心”全面融合并建立省级技术平台,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释放。
大河奔涌,文风炽盛。甘肃文化事业产业“两翼齐飞”,高质量发展“文化含金量”十足。
古浪县横梁乡新安新村农家书屋。
强化价值引领,陇原大地劲吹文明新风
文明是美好,是温暖,更是力量。
甘肃省深入实施文明甘肃建设“六大工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小青蛙阅读坊”“小青蛙体验馆”“小青蛙翰墨轩”……庆阳市西峰区九龙南路社区打造的“小青蛙孵化教育基地”,为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提供了活动空间,解决了少年儿童放学后无人照料难题。
庆阳市为群众“微心愿”圆梦的文明实践,得到市民群众的一致称赞。去年,全市开展便民志愿服务活动4500多场次,圆梦群众“微心愿”6万人次以上,打造出“红蜜蜂”“爱心妈妈”“敲敲门”等一批叫得响、立得住、受欢迎的服务品牌。
陇南市康县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在哪里”的原则,统筹党群服务中心、公共广场、农家书屋、村舞台、文化休闲亭等现有资源,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进行改造提升,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让“微阵地”发挥“大作用”,成为群众的“精神加油站”。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和日常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去感知、去领悟。
“德厚传家远,诚信行天下”“播撒爱心阳光,关爱未成年人”……在平凉各地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公益广告随处可见,潜移默化中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
兰州市榆中县探索在栖云小镇建设集文明实践与农文旅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文明实践基地,打造农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榆中样板”。
“刚强兄弟”许志刚、许志强执着于家乡要绿、生活要美的梦想,55年义务植树400多亩10万余株,将家园美化成了绿树成荫的“小江南”。
嘉峪关市快递行业党支部书记王小强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
过去一年,甘肃省加大“陇人骄子”“甘肃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和宣传力度,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更加饱满充盈。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甘肃省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专题调研,采取40项举措推动解决相关问题,在全国率先出台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办法,开展季度评价通报,推动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开展思政课教师“大比武”活动,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2023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广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新风吹遍陇原大地,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不断汇聚,激励着甘肃儿女开拓进取、奋勇向前。
思想引领方向,实干开创新局。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持续深化思想理论武装,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精神支撑和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