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国顺
土地盐碱化被称为“土壤癌症”。甘肃省的盐碱耕地主要分布在内陆河流域,涉及河西走廊黑河灌区、石羊河灌区、疏勒河灌区和黄河流域引黄灌区,同时在旱作区提灌及河谷川地边缘也有零星分布。
近十年来,甘肃在治理土地盐碱化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摸索出一套针对不同土壤情况且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形成了培肥“控”盐、节水“阻”盐、灌水“压”盐、适种“抗”盐四大技术模式,实现了“有盐无害”的目标,同步发展盐碱地特色优势产业,为探索大面积盐碱耕地治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土地痼疾 影响农业生产
“甘肃省盐碱土有5个亚类、13个土属、39个土种。其中,氯化物硫酸盐型占35%,硫酸盐氯化物型和硫酸盐型均占22%,是我省主要的盐碱土类型。”在第一届西北盐碱地治理论坛上,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站长郭世乾介绍。
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站长郭世乾介绍我省盐碱地治理情况。
“上世纪90年代,我家从定西岷县搬迁到玉门市柳湖镇富民村,刚来这里时,茫茫戈壁滩上全是盐碱地,寸草不生。”玉门市柳湖镇富民村村支书梁宏军说。
“那时候到处都是浮土,一脚踩下去,半条腿就被埋没了。”梁宏军分到户的田地,不是盐碱大,就是板结重,第一年种植的小麦、玉米根本没出苗子。“那几年都是人在养地、地不养人!”
河西地区盐碱化土地。
河西地区土地肥沃,光照资源充足,不仅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产区,也是国家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然而土地盐碱化影响了正常农业生产。
在玉门市六墩乡柳北村,王海清家的20多亩地就有一半是盐碱地,前些年他每年打工挣的钱都投在治理盐碱方面,可是不管怎么务弄土地,就是不见起色。直到当地政府向农户免费提供有机肥、土壤改良剂,并指导村民通过秸秆还田、种植抗盐碱性作物和品种来改良土壤,在栽植耐碱性好的棉花、孜然、茴香等经济作物后,让他对种地有了信心。
据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的分析研究,甘肃土壤盐渍化除气候干旱所形成的原生盐渍化外,灌溉不当也会引起大量的次生盐渍化。河西灌区以及中部沿黄灌区,土壤中含有盐分,由于长年不合理的大水漫灌,土壤中大量可溶性盐分进入地下水,在缺乏畅通的排水设施的情况下,这些区域的地下水位迅速升高,在强烈的蒸腾作用下,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所含盐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层,水分蒸发后,盐分留在土壤表层,聚积而形成盐碱地,导致盐渍化发展。
节水“阻”盐模式利用滴灌水肥一体化,配施生理酸性肥料治理盐碱地。
对症下药 摸索“治盐”良方
“盐碱地综合治理也像治疗‘综合征’,‘病因’很复杂,‘症状’多种多样,是一项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的治理工作。”郭世乾坦言,“盐碱化地区生态脆弱,受自然条件限制因素多,对于盐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强生态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当前,甘肃省持续加大盐碱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探索盐碱地资源利用的多种途径,推动盐碱化地区生态环境改善。
据专家建议,对重度盐碱化土地应以保护为主,可引入耐盐碱植被进行生态恢复,实施适种“抗”盐治理方法,即通过种植耐盐碱作物改善地力。经试验种植,在重度盐碱地种植的油葵平均亩产410千克,亩均增产15千克;马铃薯平均亩产2760千克,亩均增产90千克;洋葱平均亩产8480千克,亩均增产315千克。
针对中重度盐碱化土地,实施耐盐碱种植生态恢复,同时采取灌水“压”盐方式治理。如玉门市采取工程技术手段,布设暗管排碱。即布设暗管低于地下水位30厘米,上方回填砾石,形成上宽10米、下宽5米的梯形排碱沟,通过漫灌渗水,每两年灌水洗盐1次,析出土壤中的盐碱层,同时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生物有机肥、磷肥和土壤调理剂综合治理。
针对中度盐碱化土地,实施节水“阻”盐治理方法。进行为期三年灌水压盐,改用滴灌水肥一体化,配施生理酸性肥料,切断毛管水,防止盐分上升,并采用育苗、移栽、穴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进行种植改良;针对轻度盐碱化土地,实施培肥“控”盐方法治理,即采取加深耕层,通过加速淋盐来防止返盐,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养分状况。
“通过十多年的尝试和创新治理,治理效果非常明显。”郭世乾说,甘肃盐碱耕地治理已经形成了四大模式,轻度盐碱耕地,培肥“控”盐,实现有盐无害;中度盐碱耕地,节水“阻”盐,实现阻盐避害;中重度盐碱耕地,灌水“降”盐,实现吸盐抑害;重度盐碱耕地,适种“抗”盐,实现降盐减害。
总结经验 根治“癌症”
多年来,甘肃省高度重视盐碱耕地治理利用工作,综合利用工程、农艺、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探索盐碱耕地治理。尤其2020年以来,在农业农村部的支持下,甘肃积极开展退化耕地治理行动,在瓜州、玉门、甘州、临泽、高台、景泰6个县(市、区)探索改良利用盐碱耕地10万亩,并试点开展耐盐碱油料作物种植示范6000亩,发展了盐碱地特色优势产业,为探索大面积盐碱耕地治理积累了经验。
经改良后的盐碱土地建起了瓜果大棚。
临泽县探索盐碱地生态治理,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退化耕地治理、盐碱耕地改良项目实施,增施土壤调理剂、生物有机肥和商品有机肥,配合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推广配方施肥,综合改良盐碱地,打造出玉米制种基地盐碱化改良示范点、枸杞种植基地。
靖远县于2021年利用天津和平区免费提供的海水稻品种,进行抗盐碱化试种,当年试种成功,逐步建起了天津抗盐碱水稻实验基地,成功改良轻、中度盐碱地500多亩,重度盐碱地200余亩,同时利用盐碱地发展现代渔业,提升了盐碱地经济价值,探索出了“以渔治碱”新路子。
玉门市通过修筑防渗渠、排水沟、引水渠等排除土壤中的盐分,对盐碱地进行深耕深松、拉沙压碱,挖碱换土,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农业措施,培肥地力,防止返盐;通过种植苜蓿、油葵、红花、甘草等耐盐先锋作物,提高有机质含量,加快土壤改良;施用土壤改良剂、化学改良剂和土壤调理剂,降低土壤含碱量。经过多年治理,玉门市耕地质量提高了1至2个等级,农作物增产10%左右,亩均收入较整治前提升30%,耕地质量明显提升。
……
集水灌溉塘坝为“灌水降盐”提供保障。本组图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国顺 摄
据悉,我省将全面摸清全省盐碱地底数,为“以种适地”和“以地适种”提供基础;将以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为重点,制定盐碱耕地治理利用方案;广泛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及选择适盐作物种植,推广“培肥控盐”“节水阻盐”“灌水降盐”“适种抗盐”四大技术,稳步推进盐碱耕地改良,逐步提升盐碱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品种选育和产品研发,创新盐碱土地改良技术模式及利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