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海鲜“陆养” 临泽而“牧”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作者/ 时间/2024-01-29 10:38:16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曹勇

连日来,伴随着黑龙江蔓越莓的一波流量,“临泽白对虾”也出圈了,一股“海鲜味”从临泽的戈壁飘溢而出,这种“海鲜陆养”之举令全国网友啧啧称奇。

其实,白对虾只是临泽县水产养殖的一个缩影。

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临泽因临居延泽而得名。得益于丰富的水资源优势,近年来,临泽县顺势而为,先后引进虹鳟、金鳟、昌鱼、螃蟹、鲈鱼、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养殖品种,闯出了一片“虾游鱼跃”的水产养殖新天地。

  1、盐碱地上白对虾

“每千克虾的锶含量为20.8毫克、硒含量为0.203毫克”,1月17日,当一份由甘肃国信润达分析测试中心最新作出的白对虾《检验报告》放在张掖市丰森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李志刚案头时,他欣慰地笑了,更坚定了他在临泽养殖白对虾的决心和信心。

锶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促进骨骼发育、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尿酸等作用,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规定,天然地下水在符合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每升水的锶含量达到0.2毫克以上,即可称为富锶矿泉水或锶型矿泉水。据此,张掖市丰森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白对虾每千克锶含量高达20.8毫克,是名副其实的“富锶白对虾”。

临泽产富锶白对虾。临泽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高寒高海拔内陆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目前在中国尚无成功模式,我们团队经过一年100多次的不断探索改进,终于初获成功,填补了张掖以及西北地区活虾市场的空白。”回想起在临泽县一年多来的艰辛付出,李志刚脸上洋溢着奋斗者的满足感。一年来,虾池从圆形变成长条形,再变为八角形,结构性实验从未间断,合作社自主设计、安装的六级水净化设备,让虾池的水循环利用,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和节约用水,还保障了养虾池的水质。“目前我们研发的白对虾循环水养殖技术和系统在全国领先,在西北内陆地区也算首创。”

丰森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养殖棚位于临泽县鸭暖镇,这块地曾经是一片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盐碱地。在李志刚和专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让白对虾在盐碱地上找到了“生存之道”,使原本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水产养殖的“聚宝盆”。

由于壳薄体肥,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这里所产的白对虾深受市场欢迎,截至1月23日,准备春节前上市的近1万斤鲜活白对虾已被本地客户抢购一空。

1705127445657055217.jpg

丰森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白对虾养殖棚。临泽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李志刚介绍,合作社已经从实验阶段向产业规模化迈进,目前已在原有一期20个养殖池的基础上,又投资1.1亿元,继续实施了二期项目,同步建设鳜鱼、鲈鱼养殖系统,现二期项目已投产,虾苗已陆续投放,不久后白对虾年产量可达15万斤,同时,还将计划实施三期项目,最终实现白对虾年产量达30万斤,届时将实现张掖市场上每天都有鲜活白对虾售卖。

 2、自流泉边鳟鱼肥

这边白对虾上市,那头虹鳟鱼出水。

这几天,临泽县沙河镇化音村磨沟天源虹鳟鱼风情园内也是丰收在即。

“平均每两三天就要往西宁水产部送鱼,一年下来鱼车公里数达十多万公里,三年就得换一辆鱼车。”虽然费车,但天源虹鳟鱼风情园负责人王守勤却乐此不疲,车换的快,说明鱼卖得多,收入自然也就更多。

IMG_0356.jpg

临泽县沙河镇化音村磨沟天源虹鳟鱼鱼塘。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曹勇摄

春节是一年卖鱼的高峰期,王守勤全年收入的30%就要在春节前的这一个月内实现。

“预计今年3亩地的鱼塘可产商品鱼10万斤,净利润预计在40万元左右。”守着这片鱼塘28年,王守勤完全实现了在临泽“发家致富”梦想。

1996年,在黑龙江某水产研究所工作的王守勤偶然的一次工作中,发现化音村磨沟上游有九处自然形成的泉眼,常年四季流淌着恒温且富锶的泉水,本身从事水产研究工作的王守勤敏锐地发现,这里是虹鳟鱼养殖的绝佳之地,于是果断辞职,承包了这处水塘开始搞冷水鱼养殖。

IMG_0365_副本.jpg

现场打捞虹鳟鱼。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曹勇摄

“这九眼泉水流经区域,共建立了鳟鱼养殖场6家,年产量可达30多万斤。”在王守勤的影响下,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冷水鱼养殖场5个,以养殖金鳟鱼、虹鳟鱼、中华鲟、七彩鲑为主,产值逾700多万元,这里所产冷水鱼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顾客好评,在西宁、永昌、永登、兰州、嘉峪关等地供不应求。

3、戈壁水乡新粮仓

位于祁连山北麓的临泽县,依托祁连山冰雪融水形成了大面积的河流、湖泊和沼泽,不单单造就了白对虾、鳟鱼等特色水产养殖大获成功,该县的螃蟹养殖近年来也是风生水起。

“由于水是富锶水,养出来的螃蟹干净味道好,个头也大。”临泽县一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该合作社螃蟹产量达五万斤,客户评价较好,收益比较可观,今年打算扩大螃蟹养殖规模。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近年来,临泽县利用丰富的水土资源优势,把水产养殖作为临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产业予以扶持和培育。全县现有自然水域26000亩,目前已开展水产养殖的8000亩,从事水产养殖32户,预计今年水产品产量达到1000吨,产值突破1亿元,形成了古寨、白寨、化音、大寨等特色水产养殖基地,示范带动全县每年新增水产养殖面积500亩以上,利用三年时间,到2025年水产养殖面积将达到1万亩,产值突破2亿元。

“抢占富锶水产新赛道,打造戈壁水乡新粮仓”,独特的资源优势造就了如今的临泽虾游鱼跃,水产养殖正在临泽大地“风生水起”。

为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临泽县经过多年的养殖实践,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以化音磨沟冷水鱼养殖基地为中心的冷水鱼养殖模式,目前发展冷水鱼养殖场9家,养殖面积152亩,产值达到750万元;标准化池塘养殖以双泉湖、曹家湖为主的经济鱼类池塘养殖,养殖水面1200亩,产值达到1000万元;充分利用大水面水库、盐碱地开发池塘,发展螃蟹养殖6000多亩,产值达到800万元,特别是养殖的“富锶”螃蟹,远销重庆、上海等一线城市,备受市场青睐;“富锶”南美白对虾循环水智慧养殖,填补了在高寒高海拔内陆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空白”。

  “海鲜陆养”,正在更新着临泽农事的耕耘理念。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