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世俊
●马廉朴
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喇世俊前往北京参加会试,正等待发榜时,传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条约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两亿两的消息。一时群情激奋,台籍举子更是痛哭流涕。四月二十二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提出四项纲领:一、下诏鼓天下之气;二、迁都定天下之本;三、练兵强天下之势;四、变法成天下之治。康有为指出前三项还只是权益应对之策,第四项才是立国自强的根本大计。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五月二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窃以为弃台民之事小,散天下民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国之事大;社稷安危,在此一举,举人等栋折榱坏,同受倾轧,故不避斧钺之诛,犯冒越之罪,统筹大局,为我皇上陈之。”喇世俊和另一河州籍举人丁俊与全国应试举子联名为清廷呈上请愿书,以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宦游四川
喇世俊(1865年——1946年),字秀珊,回族,今临夏市小西关喇家巷人,祖籍陕西西安。其母为云南王赛典赤后裔。世俊幼年就读于城内私塾,师从名师王朝弼。聪慧好学,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恩科举人。此后,他任甘军董福祥部军务秘书数年,因其精于文案,聪颖练达,深得董福祥的赏识。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随甘军护驾至西安。光绪二十七年,受命出任四川东乡县知县,光绪三十年(1904年)年转任灌县知县(今都江堰市),后来转任四川造币厂总监,宣统二年(1910年)再转任邓柯府(在德格、春科、高日土司辖地内,于三土司交界之邓柯地方设邓科府,政府驻地在今甘孜州德格县)知府。他为政廉洁,政绩斐然,在处理公务和协调民事问题上无论哪个民族都一视同仁,坚持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法治理念,使当地政通人和,被群众称为“喇青天”。离任时,当地百姓曾建亭立碑纪念,上世纪七十年代,该碑尚存。
辛亥革命后,遂返回甘肃临夏故里,为当地排难解纷,受人尊仰。
绝不收惯例银
1911年后,甘肃省临时议会成立,喇世俊任议员,民国3年(1914年)任甘肃实业司司长,次年任财政司司长。期间,组织成立崇俭会,制定崇俭条例并带头执行。一次,时值年终,由司经管财务人员,送来十个银鞘,约合500两银子,喇世俊询问款项来源,称系公款存息收入,年终时分给大家作为过年补助,这是惯例。他严词拒绝,分文不收,上交国库,并说:“我享有国家俸禄,不可再享分外收入。”家中办喜事,他在家门上贴出“谨辞贺仪”纸条,拒收仁礼。
民国17年(1928年)3月,由于兵燹加旱灾,临夏百姓陷于困境,喇世俊积极参与救灾赈济,募款捐资,自捐白银400多两,购粮施粥饥民。
一生重视教育、实业
喇世俊常说:“读书明理是根治落后的要诀。”他一生关心教育,敬教兴学。在四川省东乡县任职时,大力兴办教育,根据四川省宣汉县东乡镇第一完全小学单位大事记载:1908年(清光绪末年),知县蔡冕、喇世俊先后策划,就东邑边陲来鹿书院和考棚(现宣汉县城东党校址)稍加补葺,创立了东乡县立高小,任香圃任山长(即校长)。他重视地方民族教育,早年家中设私塾,延请教师课业回族子弟,民国33年,他建议在大拱北设私立学校,招收学生数十人,教授四书五经。在他和河州其它有识之士等人倡导下,清末民初,八坊一度崇尚文化,回族青少年纷纷进城内拜师求学,一批回族文士脱颖而出。
临夏回汉杂居,民族间屡起矛盾,喇世俊本着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宗旨,奔走调解,颇得众望。城内缺水少渠,便协同几户人家,将自家花园内一溪曲流,从西城墙穿洞引入城内,到达兴华校园。
民国19年至25年(1930年—1936年),喇世俊历任甘肃省建设厅厅长、银行董事长等职,实施甘肃地方工业、农业、水利等建设,与邓隆创办火柴公司,修建水车等。民国26年至29年(1937年—1940年),他被聘为甘肃省政府委员,民国32年(1943年),被白崇禧推荐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因年事已高为由未到任。喇世俊一生对兴办地方实业、发展教育文化、注重民族团结多有建树,省政府曾呈请国民党中央明令褒扬。
他一生为人正直,平易近人,重视民族团结。王树民在《陇游日记—河州日记》中有如下记述:“喇先生为回教耆休,十七年变乱时,赖其以地方利益为重,使民族矛盾不致扩大,汉、回人民同颂其德。”
喇世俊为饱学之士,一生著述有《榆泉书屋日记》《榆泉书屋诗集》等手本,惜均已散失。根据有关史料记载,现有《马星桓将军墓志铭》《盘龙嫡派七传善堂杨老道祖归真七十年纪念碑》碑文两通;《邓君德舆庚午八月十六日借举院旧址以鹿鸣私宴见招,感而赋此》诗一首以及对联和匾额共三幅。《星垣马将军墓表》于民国三十年立于临夏城西郊大拱北西侧,今佚。碑文拓片现存临夏州档案馆,原碑呈长方形,碑体160厘米×63厘米×15厘米。碑阳刻字18行,共计886字。墓前曾有于右任行书“陆军中将星垣马公之墓”。碑额由戴传贤篆书“山高水长”四字,河州回族举人喇世俊撰文,天水文士姚均书丹。碑文记述了马占鳌之弟马占奎的生平事迹,成为研究临夏马占鳌家族兴衰历史的重要史料。
喇世俊存诗文6首,其中诗《邓君德舆庚午八月十六日借举院旧址以鹿鸣私宴见招,感而赋此》是这样写的:
回首蟾宫数十年,
昨宵依旧月重圆。
鹿鸣闻说新开宴,
心喜诗狂欲上天。
此地当年旧棘闱,
葵依葛罥映斜晖。
岑平招得文星聚,
我亦飞来丁令威。
选佛场为造币场,
浮沉身世感沧桑。
果能铸得干将出,
何异论文衡鉴堂。
当筵击钵索吟诗,
仿佛风檐寸晷时。
忽报冰轮天际上,
劝君且尽掌中卮。
莽莽中原方逐鹿,
群仙高会鹿重鸣。
先生雅具回天手,
又把登科记织成。
主人妙想入非非,
柳汁犹思旧染衣。
色即是空空是色,
香参木樨悟禅机。
1946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喇世俊在临夏家中病逝,享年八十一岁。当时,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是这样报道的:“中央社兰州三月二十七日电:甘省府委员喇世俊,本月二十三日在临夏原籍逝世,享年八十一岁。谷主席闻讯,甚为震悼,特电其家属吊唁,江赠赙仪五千元,并特派第五区专员李学谟,就近协治丧礼。喇氏公忠体国,素孚众望,对于地方实业,殊多建树,已由省府呈请明令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