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星宇 魏晓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数字产业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于一体,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以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甘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之举。
我省先后出台《甘肃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规划》《甘肃省“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方案(2020-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甘肃省数字经济发展部门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数据要素、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制度先行促进数字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当前,我省数字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数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东数西算”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但相较全国而言,我省的数字产业整体水平还不高。我省要抢抓机遇,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着力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一是扩大产业规模。全盘谋划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发展数字产业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积极寻求产业增长点、结合点,加强数字产业的应用与转化,为“数实相融”提供更多政策优惠。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整合省内数字领域优势科研力量,形成政府引导、企业高校院所和第三方机构紧密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提高数字经济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巩固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强标杆技术的联合攻关,延长产业链条,不断丰富产业类型,提升产品价值。三是多措并举发展领军企业。引进省内外信息领域头部企业入驻,加快兰州科技创新园等园区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发展空间。积极培育本土具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通过人才引进、技术支持等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大项目和资金扶持力度,搭建省内外合作平台,推动企业快速成长。
多举措降低用电成本,形成发展新优势。落实减免“偏差考核费用”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将符合条件的大数据企业纳入省内电力中长期交易,组织新能源、水电等低价优质电源与其达成交易;积极推进源网荷储、发电企业直供、新能源电力专线供电等举措,打造数据中心集群绿色安全低成本用电核心竞争力,为招商引资布局大数据产业奠定基础;建立省内电力资源调节机制与绿电供给制度,形成河西富余电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与错峰调配,为大数据企业降低成本,形成发展新优势。
着力补齐短板,形成发展合力。要高位运作、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全省数字产业,形成全省一盘棋、互相助力、优势互补的发展局面,做大做强数字产业。高标准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庆阳数据中心集群,率先打造红色数据灾备基地,实施头部攻坚,创优机制加快招商引数步伐,加快组建“东数西算”产业研究院,形成“算力+应用”自主掌控、要素叠加、生态聚合的差异化发展效应,将庆阳数据中心集群逐步打造成“东数西算”数据融合创新示范区和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尽快打通庆阳大数据中心与兰州新区、金昌紫金云等大数据中心之间的专用通讯通道,加强全省数据资源保护和开放共享,提升数据要素的流通效率和市场活力,使数据要素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明确定位、盘活存量、强化统筹,突出产业配套,充分调动兰州新区、金昌紫金云等数算企业的发展积极性,以增强“数纽”“数链”“数脑”“数盾”为抓手,不断增强算力调度和数据要素流通,助推“智算、智能、智产”三大领域发展,助力全省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
畅通人才机制,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全省数字产业所需紧缺型人才摸底考察,形成更加灵活高效的招聘机制,着力解决数算企业人岗不适、人才短缺的问题。依托省会兰州人才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数字经济相关学科建设,加大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的招生力度,培养数字产业有生力量。不断增强人才聚合的吸引力,通过人才公寓、税收补贴等利好政策,吸纳数字产业高精尖人才汇聚,为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提供智力支持。发挥好陇东学院、河西学院等省地共建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在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形成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增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力度,为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省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