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承冬 康 宁
春节前夕,走进高台县九发妇女民间手工制品专业合作社,这里的匠人“姐妹”们精心勾勒着一幅幅精美的工艺品,随着一双双巧手翻飞,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跃然眼前。
“这些作品涵盖彩岩画、剪纸、刺绣饰品、麦秆画、古法绳编工艺等种类。近些年,通过与省内外旅游景区合作,经济效益非常可观。”高台县非遗传承人、合作社负责人姚艳玲告诉记者,2014年,她牵头成立了高台县第一家专门从事民间手工艺品培训、开发、制作、包装和销售的合作社——九发妇女民间手工制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合作社+企业+基地+社员”的运作模式,为社员提供信息咨询、技能培训、技术交流、拓宽销售渠道等一条龙服务。
在之后的几年里,合作社迅速成长为传承高台民俗文化、传播高台民间艺术和开发高台旅游艺术品的优秀支柱企业。成员由最初不足50人,发展到现在100多人,手工艺品也由“作品”变成“产品”,先后申请商标2个、专利20项。“随着我们亲手制作的手工艺作品走向全国各地,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这碗‘艺术饭’真是越吃越香。”合作社成员郭霞说。
如今,合作社发展已步入正轨,产品订单主要销往北京天坛景区、敦煌月牙泉景区、张掖丹霞景区、机场礼品、大佛寺景区、甘肃陇萃堂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年销售额260万元左右。
为进一步发挥手工艺品制作在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方面的积极作用,合作社对全县留守妇女、困难家庭和残疾人进行手工编织技能免费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并通过手工制作订单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助力他们从指尖上增收致富。
城关镇北河新村居民谢发莲是一名聋哑人,一直没有合适的工作,在参加九发妇女民间手工制品专业合作社组织举办的掐丝画培训后掌握了一门手艺,并在合作社的帮助下接到手工制作订单,实现灵活就业,月均增加1000元收入。
像谢发莲一样依靠合作社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增收的家庭在高台县还有很多。据了解,合作社自成立以来,累计制作工艺品6万余件,集中举办产品创作技能培训班和现场集中展销活动72期,培训妇女2600余人,固定发布订单72人,帮助201个家庭实现灵活就业,户均月增收16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