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虎 通讯员 张兰忠
临近春节,走进由中铁二十一局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陈家村搭建的板房安置点,迎春的灯笼高高挂起,身穿新衣服的小朋友追逐嬉戏。在“文化活动室”里,一个小男孩好奇地问老师粘贴在书架上的“福”字是什么意思,王艳艳老师温柔地告诉他:“福就是幸福,新的一年,我们要努力创造更多的幸福。”
王艳艳是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1月15日学校放寒假的当天,她就和共青团积石山县委取得了联系,希望发挥幼教特长,照看安置点的孩子们。在积石山县,她每天早晨8时就和小伙伴们准时从县城乘车,经过大约一个小时来到陈家村安置点,为孩子们辅导寒假作业,开展一些公益活动。
共青团积石山县委副书记任小斌说:“进入灾后重建阶段,我们发出倡议,鼓励返乡大学生为家乡出一份力。目前,已有300多名当地大学生志愿者,分布在233个安置点,从事舞蹈、音乐、科普、绘画、足球、篮球和一些户外活动的教学。”
11岁的马婷是大河家镇梅坡村六年级的学生。他的爸爸马花英告诉记者:“马婷是一个特别懂事且爱学习的孩子,地震前,奖状贴满一面墙,地震后,房子成了危房,我把这些奖状从墙上小心翼翼揭下,整齐地保存在一起。”记者粗略数了一下,有20多张。
“电焊,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希望的火种,它能照亮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的道路。”陈家村灾后重建焊工培训班负责人、退伍军人杨学元告诉记者,“培训班15天为一个周期,目前,第一批50名学员已经开班10天。为了鼓励大家学习,培训不仅免费,每人每天还发放30元补助。”
杨学元开办的陇南康县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开设有钢筋工、电焊工、架子工、抹灰工等多个工种,现有100多名培训老师,他告诉记者:“在积石山初步打算开设7个班,每个班50人。只要需要,随时可以开班。”
下午天色渐晚,当天的培训临近结束,学员麻南乃迟迟不肯离去。他说:“多学一门技术,就多一条出路。”
麻南乃的爱人也在一路之隔的家政服务培训中心学习擦玻璃、做饭、看孩子、陪护老人等家政服务技能。地震给家里带来了经济损失,麻南乃一家希望通过技能培训,找到一份好工作,把家园尽早重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