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甘肃农业大学聚焦重点学科建设、农林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服务甘肃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持续提升。”2月2日,甘肃省强科技行动工作推进会暨科学技术(专利)奖励大会召开,甘肃农业大学校长柴强介绍了该校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的具体做法。
柴强介绍,甘肃农业大学通过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高效率科研团队、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瞄准重大需求,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建成53个各级各类科研平台,组建校级学科团队99个,培育出甘农薯7号、陇油6号、清水紫花苜蓿等一系列农作物新品种、新品系。
同时,该校围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主导产业开展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服务优势特色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将成果转化收益的80%奖励创新团队;以覆盖甘肃省13个市州、26个县区的35个专家院为依托,开展技术示范和服务。打造兴业富民新范式,制定先行县共建工作方案,形成“需求调研+技术攻关+选点示范+县域推广+全面转化”五维一体“甘州现代农业范式”。研发特色作物农机农具,围绕西北旱区特色作物产业需求,研发出国内首台藜麦联合收割机、胡麻联合收割机等,在白银市、定西市等地推广应用,提升了丘陵山地机械化水平,为我省特色作物优质高产提供了装备保证。
在深化科教融合,培养知农爱农人才方面,甘肃农业大学深化科教融合育人,结合新农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科研育人理念,鼓励教师将最新学术前沿和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科研能力。同时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探索新时代农林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1+2+2”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2023年,该校2名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