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飞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部署,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甘肃农业地位重要,今年我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锚定农业强省目标,聚焦‘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甘肃建设“农业强省”应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大特色”与“小特产”,走各级政府推动、产业协会带动、经营主体联动、大型集团牵动、农业园区催动、科技创新驱动、品牌形象拉动的路子,加速推动形成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新高地。
各级政府推动。省市县建立一个产业“一套主抓班子、一套实施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套专家团队、一套考核体系”的推进机制,及时研究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深入推进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完善产业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做强创新链。从资金、土地、税收、环保,以及企业开办、市场监管等方面优化农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建立调度督查机制,每季度围绕某一产业专题调度,每半年开展一次督查,针对性推动工作落实。
产业协会带动。依托“牛羊菜果薯药”和玉米等“大特色”,以及禾尚头小麦、荞麦、辣椒、核桃、藜麦、枸杞、花椒、啤特果、兰州百合、苦水玫瑰、食用菌、油橄榄、茶叶、银杏、软儿梨等地方“小特产”,有重点地培育壮大产业发展协会,通过建立行业制度、维护行业利益、进行行业调研、组织行业活动,以及参与政策制定、开展相关培训等,充分发挥协会聚集要素、搭建桥梁、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沟通协调的平台作用,不断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
经营主体联动。聚焦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它们共同发展、各展所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推广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模式,探索发展混合股份集体经济,探索建立市县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集团,发展壮大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要大力支持省农垦集团、省供销联社在龙头带动、社会化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质量数量双提升行动,开展国家省市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四级联创,探索建设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确定一批就业带动强、发展前景好的乡村就业工厂,加快转型升级。
大型集团牵动。我省特色农业优势明显,但存在产业链类似、互补性不强、差异化不够等问题。要借鉴其他省区好的经验做法,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形式,围绕“牛羊菜果薯药”和玉米等“大特色”产业,分类培育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避免同质化竞争,对外握指成拳,增强每个产业的品牌效益、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
农业园区催动。农业园区是从空间上集聚农业生产、加工、服务、文旅等各类要素,通过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动规模种植、加工转化、品牌营销、技术创新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载体。要加快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三类园区的创建认定工作。要对基础良好、条件成熟的农业园区予以重点扶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探索推广农业园区企业化运作的管理机制,统筹科技、农业农村、发展改革等部门工作,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科技创新驱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研究科技创新支持现代寒旱农业发展的政策,加快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完善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加紧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采取岗位补助、成果奖励、服务保障、揭榜挂帅等措施,选拔培养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加强与国内外农业院校共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科研创新团队。积极发展智慧农(牧)场、数字田园、智慧节水、智慧农机等。
品牌形象拉动。大力推进两个“三品一标”建设,研究鼓励有机肥使用的政策,探索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省。健全“地道甘味”“区域品牌”“企业商标”三级品牌体系,切实提高农产品价值。充分利用兰洽会、敦煌文博会等开放平台以及各类媒体,加强宣传推介。研究打造“印象甘肃·农博馆”,作为地标性建筑,与旅游结合起来,集中展示甘肃名优农产品,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在全国大中城市打造“甘味”农产品运营中心,让甘肃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行销世界,惠及千家万户。
作者为省政府研究室农村经济研究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