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16714米的青春守护

来源/ 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2-06 10:49:11

原标题:16714米的青春守护

天华铁路上的“钢铁长龙”

2月4日上午10时,甘肃天水境内,天华铁路上一列满载煤炭的“钢铁长龙”呼啸而过,穿越六盘山隧道后向着川渝地区驰骋。

天华铁路是一条纵贯甘肃东南区域、辐射周边经济产业带的地区干线铁路,也是陇东地区煤炭资源运输和群众出行的重要通道。六盘山隧道是天华铁路第一长隧道,全长16714米,因其所处的六盘山山脉地质复杂,构造裂隙水及岩溶裂隙水丰富,给铁路设备带来严峻挑战。

青年队伍担负重任

“今天是在六盘山隧道开展设备检查作业,大家带齐头灯,规范穿戴劳动保护用品,注意脚下安全,防止滑倒摔伤。”中铁兰州局定西工务段张家川检查监控工区工长车驰向作业人员强调着安全注意事项。今年刚满30岁的车驰2015年大学毕业后,便与天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干就是8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黝黑的皮肤闪闪发光。他话音刚落,大家便迅速起身戴好安全帽,收拾整理轨道检查仪和检查锤等工机具,乘车向作业地点挺进。

“这支青年队伍的平均年龄不足30岁,但他们的责任重大,春运期间,担负着管内近110公里的设备检查任务。”张家川线路车间党支部书记王凯在前往作业现场的7504次“慢火车”上介绍道。

六盘山隧道位于六盘山山脉中山区,沿途山势陡峭、沟壑纵横,交通极为不便。作业人员需要从六盘山隧道的麻庵河侧隧道口进入,徒步16714米后从青林侧的隧道口出来。

“大家这会抓紧吃上一口,作业开始后就顾不上了。”下了火车后,车驰带领大家就近坐在作业通道门外,从随身携带的背包中掏出菜夹馍,就着保温水壶里的热水开始饱餐起来。

奋战7小时 完成设备检查

12时30分,检查作业正式开始,按照分工,有的双手推着轨道检查仪、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波纹;有的手持检查锤、叮叮咣咣敲打着扣件;还有的在钢轨焊缝处蹲下身子、拿出镜子仔细打量着,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路走走停停,生怕漏掉一处安全隐患。

“轨道检查仪能够对钢轨轨距、水平和高低等静态几何尺寸进行全面检查测量,屏幕上一条条跳动的波纹代表着相应数值的变化,如有超限处所,仪器会自动发出报警声音,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人工复查了。”班长同通一只手娴熟地操作着仪器,另一只手指着屏幕说道。

嘀嘀嘀……轨道检查仪间歇性发出自动报警声。“车工长,89公里950米处,高低超限。”听完同通呼叫,走在队伍最前面的车驰立刻拿出道尺,弓着腰开始逐个枕木测量,时不时还用石笔写下来。随后又趴了下去,双膝紧贴钢轨,一手撑着道床,一手打着手电筒,眼睛直直地向远处望去。

“同通,六盘山隧道89公里38号轨12至30枕上拱,及时录入病害库盯控整治。”车驰站起来,从挎包里掏出检查记录本记录下来。结束后大家加紧脚步,继续向前检查。

“在别人眼里,线路工都是‘大老粗’,其实我们的作业标准是按毫米计算的,精细着呢!”车驰笑着说道。为了得到线路的准确几何尺寸,他们每天要弯腰起身测量成千上万次。

19时20分,经过近7个小时的摸黑奋战,作业人员终于走出了六盘山隧道,顺利完成当日的设备检查任务。此时的太阳早已落下,大家摘下口罩,脸上不约而同露出笑容。

“六盘山隧道是我们检查的关键点,春运时期,我们将加强设备检查,为铁路安全畅通保驾护航。”车驰说完,踏上返回工区的汽车,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中。

  通讯员 杨芳奇 刘增虎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安丽 文/图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