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2023年度甘肃省属企业十大科技成果发布

来源/ 中国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4-02-06 11:47:12

中国甘肃网2月6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近日,甘肃省国资委发布了2023年度省属企业十大科技成果。据悉,这些科技成果,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助了力、赋了能。十大科技成果具体如下:

1.金川集团高性能单晶动力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开发与产业化。金川集团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单晶动力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批量制备技术攻克了中高镍材料单晶化的难题,首创了单晶材料的表面梯度掺杂技术并实现批量稳定生产。该成果满足了市场上对三元正极材料的需求,生产的高电压三元正极材料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动力电池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池材料的多元化。

2.酒钢集团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产品研发。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在含有氯化物、酸等苛刻环境下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和很高的力学性能,广泛应用在核电、石油、化工、天然气等具有强烈腐蚀介质的领域,工业化生产难度极大。酒钢集团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了高合金冶炼过程中超低碳磷硫含量的控制、热塑性差导致的严重表面缺陷、极易析出σ相带来的脆性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成功开发出中厚板、NO.1、2B全系列产品,产品质量、力学性能、夹杂物控制水平、各类腐蚀性能达到国外同等水平。2023年通过甘肃省科技成果登记,“该科技成果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标准,处于国际同领域的先进水平”;并通过甘肃省工业新产品备案,“该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白银集团复杂含碲物料中碲资源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工程化。碲被誉为“现代工业、国防与尖端技术的维生素”,“人类从燃油时代向太阳能时代迈进的关键材料”,主要从铜铅冶炼富碲渣物料中提取。西北矿冶研究院通过上千次“小试”、“中试”研究,突破碲回收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的技术难题,形成“碱浸→净化→电解”工艺,获得符合YS/T222-2010《碲锭》技术标准要求的精碲,打通从含碲渣至精碲的制备工艺流程,碲综合回收率80%以上,建成年产50吨精碲锭生产线,年产值达2500万元以上。项目的实施可充分发挥铜铅锌伴生稀散金属协同冶炼高值化利用效能,为开拓产新产品、延伸产品链、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4.兰石集团98MPa高压气态储氢容器的研制。98MPa高压气态储氢容器主要应用于国内主流的70MPa加氢站。该装备筒体无深纵、环焊缝,层板间有抑爆和止裂作用,层板薄,层数多,不会发生低应力脆性破坏。采用兰石重装公司自主研制的专业装置进行包扎,具有一次性投入资金小、制造工艺简单及运行维护成本更低等优点。基于多种失效模式分析机理的研究及设计,设备结构紧凑、合理,可承受充放氢环境工况下循环数万次的高压氢疲劳损伤,保证了98MPa装备的储氢容量大、储氢密度高,并长周期安全运行。该装备于2023年7月经过院士专家团队的评审,一致认为该产品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兰石集团基于重载机器人的大型智能化锻轧生产线。基于重载机器人的大型智能化锻轧生产线打造了国内首台高铁车轮“黑灯工厂”,实现年产30万件高铁车轮锻轧生产线的自主研制。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我国在大型车轮、环件锻轧智能化生产线的技术空白。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机器人:基于运动控制器超大负载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及高进度运动控制算和复合动作联动控制算法等降低机器人运行过程的冲击,保证超大负载机器人的响应速度及控制精度;采用信息化系统打通多个装备串珠成链:通过联线控制系统、过程数据管理系统、安全系统等多系统协同实现生产节拍管理,打通生产控制层与管理层的连接,保证人员设备安全。  

 6.甘肃科技集团中深层无干扰地热能供暖技术。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中深层无干扰地热能供暖技术采取“井下封闭换热,取热不取水”,对地下水、土壤等自然环境无干扰,不受场地、地层条件制约,具有低碳、安全可靠、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公司突破了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换热效率低、初始投资高”等“卡脖子”难题,申请专利31件(国际专利2项),获授权14件,编制了全国首部地方标准,相关成果获“中国好技术”称号,入选“科创中国——绿色低碳领域先导技术榜”。截至2023年,建成供暖/制冷项目超100万m2,一个采暖季替代标煤1.6万吨,减少CO2排放4.3万吨,促进区域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7.甘肃能化股份氦气分离技术。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科院承建的全球首套3.6万Nm3/d(标准立方米/天)含氦煤层气提取高纯氦气装置在窑街煤电集团甘肃科贝德煤与煤层气开发技术有限公司实现一次开车成功,顺利产出99.999%以上纯度的高纯氦气,标志着我国完全掌握含氦煤层气提氦成套工艺及其工程化技术。我国含氦煤层提取高纯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8.甘肃公交建集团基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材料体系产业化项目。甘肃公交建集团研发出了一套集结构安全、承载力高、耐久性好、经济性高、产业化集成等各类优势为一身的UHPC 梁板一体式组合桥梁结构,可有效解决传统空心板、小T梁铰缝开裂,承载力不足等的各种弊病。并结合甘肃省公路桥梁项目实际建设情况,开发了配套的工业化预制、安装工艺,能实现48小时成桥,50年免维护的目标。经科技成果认定,成果技术及创新度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整体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目前已在G312傅苦公路动物园服务区景观小桥、天水宝坪桥改造等项目中实际应用,并在水范、景水、合赛、永积等项目中形成了应用意向,具备大规模应用推广条件。

9.甘肃建投集团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应用。通过技术创新、示范应用、政策健全、产业完善和人才培育,系统解决甘肃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问题,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建立了2种装配式建筑可推广技术体系,研发了5种新型装配式节点,开发新部件、新工艺,打造系列示范工程,在全省布局建设4个数字化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创建7个国家、省部级产业发展平台,构建16个产业链企业,培育专业人才与产业工人2000余人,实现了甘肃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化。采用项目技术成果,平均可减少建筑垃圾55%,降低能耗20%,缩短工期25%,节省人工用量22%。成果推广应用工程300余个,累计建造装配式建筑78.65万m2,为甘肃省建筑领域碳达峰贡献减碳量6.87万吨/年。

  10.丝绸之路信息港公司智慧交通灯集群项目。利用“人工智能、视觉识别、边缘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根据城市整体交通状况自动调节红绿灯,实现多路口交通信号灯的动态调度,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提升城市交通通行效率。本项目是国内首个基于人工智能前沿算法的智慧交通灯集群系统,其核心算法已获得国际权威人工智能机构认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水平。目前系统已在兰州新区和庆阳市完成试点试验,部署“智慧交通灯集群系统”后,路口通行能力分别比传统多时段定时控制提高了超过33.98%与40.06%。为推动数字甘肃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