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和政县巴谢河(梁家寺至县界段)防洪治理工程招标公告

来源/ 作者/ 时间/2024-02-07 17:05:06

和政县巴谢河(梁家寺至县界段)防洪治理工程招标公告

1、招标条件

和政县巴谢河(梁家寺至县界段)防洪治理工程已由和政县水务局关于《和政县巴谢河(梁家寺至县界段)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和水务发〔2024〕17号文件批准建设。建设资金申请特殊国债及国家投资,项目法人为和政县水利建设管理站,招标代理机构为甘肃润盛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的施工进行公开招标。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对三甲川河(梁家寺-县界)4.72km 河段进行防洪整治,其中,左岸新建防洪堤 4.91km,右岸新建防洪堤 4.98km,保护范围梁家寺~和政县界农田1500亩,依照防洪法和防洪标准,采取堤防与河道治理相结合,防洪与排洪相结合,完善防洪体系,提高防洪能力,确保工程防护区在设计10年一遇洪水标准下不受洪水侵害。

2.2工程等级及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并结合《和政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确定本工程的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1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87.3m3 /s。依据确定的防洪标准,参照《水利水电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及《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并结合工程保护区实际情况,本工程规模属于V 等,小(2)型,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

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地震基本烈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甘肃省地方标准《建筑抗震设计 规程》(DB62/T25-3055-2011),确定本片区按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基本地震动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5s。

2.3主要建设内容:

治理河道长度4.72km,累计新建防洪堤9.89km,其中:左岸新建防洪堤4.91km,右岸新建防洪堤4.98km。(具体内容详见工程量清单)

2.4计划工期246日历天

计划开工工期:2024年3月10日

计划竣工工期:2024年11月10日

2.5标段划分:本次划分为1个施工标段

3、投标人的资格要求  

3.1本次招标要求投标人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近3年财务状况良好,投标人应提交本企业近3年经合法、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务所或审计机构审计的财务报告表,近3年指2021、2022、2023年(三年内新成立的公司,从成立之日的年份开始提供,成立不足一年的,须提供银行资信证明文件;企业信息良好,投标人当前未因不良行为记录被行政主管部门禁止投标,且投标人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www.creditchina.gov.cn)记录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在中国裁判文书网(wenshu.court.gov.cn)查询近三年企业和法定代表人无行贿犯罪记录的,方可参加本项目的投标。(以本项招标公告发布之日起至投标截止时间前在“信用中国”网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结果截图为准,如相关记录失效,投标人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2投标单位须具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含叁级)及以上资质,并持有有效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近5年(2019年至今)有类似工程施工经历(附中标通知书或合同),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承担本工程施工的能力;投标单位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取得相关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拟派驻现场的所有施工人员须为投标单位注册在职人员(在投标文件中提供该人员在该企业社会保险缴存凭证),项目经理须持有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贰级及以上(含贰级)注册建造师资格证并具备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历(担任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须具备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历(担任技术负责人);参与本标段工程建设的五大员应具有相应的岗位证书,其它特种作业人员应持有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岗位资格证书;财务负责人应持有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在投标文件中提供该人员在该企业社会保险缴存凭证)。各投标单位特别注意:在已中标的其他项目中担任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资料员在工程未完工前,不允许在本项目中担任任何职务。中标后投标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录入甘肃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平台。

3.3对于被相关部门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或存在其他失信行为的个人或单位(包括以失信被执行人为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单位),依法限制其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或主要使用财政性资金项目,限制其从事土地、矿产等不动产资源开发利用,限制其参与国有企业资产、国家资产等国有产权交易,限制其参与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和阳光采购活动。对失信被执行人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由评标(评审)委员会取消其投标资格或直接废标。

3.4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不接受任何单位或个人出借或以任何方式挂靠、借用他人资质投标。同时,欢迎参与本次招投标的任何单位或个人,以及社会各界就此进行监督、举报。

3.5本次招标实行资格后审,资格后审的具体要求见招标文件。资格后审不合格的投标人投标文件将按废标处理。

4、招标文件的获取

4.1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请于2024年2月8日14时59分59秒至2024年2月29日14时59分59秒登陆临夏州公共资源交易网(http://ggzyjy.linxia.gov.cn/)在线下载招标文件。

4.2招标文件费:免费

注:为了规范交易平台的业务流程以及给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凡是拟参与临夏州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投标人需先在临夏州公共资源交易网上注册,并获取数字证书,方可办理业务。注册成功后,投标人重新登录系统进行投标报名,免费在线下载电子版标书,并依据系统生成的投标“登记号”(系统会实时发送到投标人手机)。(详见《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最下端“公共服务平台”中“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投标人使用说明”)

5、投标文件的递交

5.1、投标文件制作工具下载:本次开标采用交易通电子开标系统进行开标工作。投标人进入交易通官网 www.ejiaoyi.vip→进入下载中心→下载水利工程投标文件制作工具→安装更新到最新版本后登录后即可制作投标文件(注:安装前退掉360等杀毒软件,使用最新版本的投标文件制作工具,打开后若有更新提示,则选择更新),非交易通的锁请选择互认CA登录,登录时若提示“该锁无权限”则进入交易通数字证书在线服务网:http://www. ejiaoyi.vip/web/company/login.html →主体帐号登录(电话号码)→招投标权限绑定。

5.2、投标文件递交的截止时间为:2024年2月29日15时00分(北京时间);

5.3、投标文件递交方式、签到方法及开标注意事项。

5.3.1、投标文件递交方式:投标人进入临夏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网(网址: http://ggzyjy.linxia.gov.cn推荐使用360安全浏览器极速模式)→选择网上开评标系统→选择交易通网上开评标系统→选择不见面投标→前往登陆→用主体账号或CA登录→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对应项目→我要参标→分别上传tsf、mtsf、czr格式的投标文件。(或者直接进入此网址上传:https://bid.ejiaoyi.vip:17100/bid-ejiaoyi-lxz/bidderlogin推荐使用360安全浏览器极速模式),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未上传的或者未上传指定网址的投标文件, 招标人不予受理。在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前如需更换投标文件,可点击重新上传, 以最后一次上传的投标文件为准。

5.3.2、签到:投标文件上传完成后点击签到,在页面输入签到人相关个人信息,确认后支付宝扫码进行人脸识别,微信用户扫码后拍摄人脸视频后上传即可完成人脸识别,特殊情况在开标前半小时内上传投标人手持身份证照片即可完成签到。

5.3.3、开标:投标人进入交易通临夏州电子开评标系统(网址:https://bid.ejiaoyi. vip:17100/bid-ejiaoyi-lxz/bidder-login推荐使用360安全浏览器极速模式)→主体账号或CA登录→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网上开标→点击右上角“进入开标”,根据页面操作流程、开标直播、弹窗提示或者刷新页面的操作完成解密(解密环节系统默认30分钟,超过30分钟解密环节将会关闭)→质询(无异议的情况下手机扫码横屏完成签字即可)等操作。

5.4、技术支持甘肃交易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交易通技术支持电话:4006131306;

(2)驻场人员电话:18919160443/15502917361

6、 踏勘现场投标预备会  

招标人不组织踏勘现场,不召开投标预备会,投标人自行踏勘,交通工具自备,安全责任自负,食宿自理。

7、发布公告的媒介

本招标公告在《临夏州公共资源交易网》、《甘肃省水利厅网》、《甘肃经济信息网》、《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

8异议及联系方式:

招标人:和政县水利建设管理站  

联系人:马强 

联系电话:15120463900

地址:和政县三馆一中心

招标代理机构:甘肃润盛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联系人:赵文娟   

联系电话:18793038985

地址:临夏州临夏市东区街道陈方路4号138商铺

行业监管部门:和政县水务局

联系电话: 13909309938    

 

甘肃润盛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2024年2月7日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