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驱车行驶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的国道上,悬挂中国结的路灯在山峦里勾勒出一条红线。在刘集乡团结村安置点,一排排灯笼照亮门前的春联。人们把年夜饭摆上炕桌,围在一起话家常。
2月9日,在积石山县刘集乡团结村安置点,人们团聚共享年夜饭。新华社记者郎兵兵 摄
“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忽然听到碰杯声,敲门走进,眼前映入一大家子十几口人的笑脸。男主人赵国昇说,在外务工的哥哥、侄子都回来了,一家人煮牛排、拌羊肝、下饺子,吃顿团圆饭。
“地震过去一个多月,大伙精气神都提起来了。”作为刘集乡卫生院卫生员,赵国昇对2023年12月18日那场6.2级地震印象深刻。“当时地动山摇,我们惊醒后跑出来,发现许多房子塌掉了。”
那些天,赵国昇一直配合救援队救助伤员。“心里很快就不慌了,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发下来,大伙没挨饿、没受冻,住了两天帐篷就搬进板房,伤员们也都恢复得不错。”赵国昇说,辞旧迎新需要仪式感:“今晚一过,就是万象更新的一年。”
2月9日,在积石山县刘集乡团结村安置点,人们准备吃年夜饭。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不远处,赵生安一家四口正说笑着看春晚,见记者拜访,又往炉子里加了几块炭。“别客气,快吃点。”女主人指着桌上的烩菜、卤鸡爪,又盛来几碗羊肉汤。“村上发了好些煤炭,这个年过得暖和。”
赵生安家的房子被地震摇垮了,在外务工的他第一时间赶回家,忙忙碌碌待到现在。“村里把大伙叫到一起开大会,征集灾后重建的意愿,我家原址重建难度大,选了本村集中安置。”赵生安说,初步选址在离安置点不远的地方,靠近高速,交通方便。
正说着,赵生安的侄子赵云从斜对角的板房里端了油果果来串门。“叔,我正月十五一过就回江苏了,工厂开工早。”赵云一家也选择集中安置,重建工作3月启动,他想安心复工复产。“你婶子初六也要回镇上帮工了,我留下看进度、选户型。”赵生安说。
2月9日,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刘集乡团结村灾后安置点,民警开展夜间巡逻检查工作。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安置点中央的帐篷里放着几张行军床,4位值守在这里的临夏市公安局民警正在写巡逻日志。“我们每天都要入户排查隐患,有问题及时解决。”民警马晓刚边说边写:“2号房一氧化碳报警器电池没电,已换新。”“10号房簸箕里残余的煤炭有烟,已扑灭。”
突然,帐篷的门帘被掀开了,对面板房的赵生礼端着一个大盆子走进来,里面是冻梨、柚子、橘子、苹果。“这是我赶集挑的,新鲜的。”赵生礼边说边把篮子递到马晓刚手里:“这些天把你们累坏了,我也不会表达,就想着你们吃好喝好。”
2月9日,在积石山县刘集乡团结村安置点,人们团聚共享年夜饭。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赵生礼的女儿、侄女站在门外笑。“我俩刚大学毕业,这几天在村里做志愿服务,录数据、发物资,也跟马队长入过户。新的一年,希望重建家园一切顺利。”
零点一到,板房外站满了放炮竹的男女老少。硕大的烟花接连绽放,照亮安置点上方的夜空。远望天穹,数不清的星辰正在闪烁。“今晚的星星真亮啊!”赵生礼睁大眼睛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