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汇聚文明之光 点亮幸福之城——嘉峪关市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玲
文明,浸润着一座城市的人文气韵,衡量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彰显着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一首久久传唱的幸福之歌;这是推动一座城市一次次完成蜕变、一次次茁壮成长生生不息的力量。
街道小巷干净整洁,马路通道畅通有序,公园景点绿荫成蔽,文明守礼蔚然成风……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入推进,文明已深深融入城市肌理,我市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点民生工程坚定不移推进,结合打造产城融合、地企协作、城乡一体、绿色发展、社会治理和民生幸福的“六个典范”,迈开追求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的铿锵步伐,一幅幅以文明为元素和符号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高位推动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文明城市建设,关键在顶层设计;落实落细工作,上下“一盘棋”是根本。
我市统筹谋划“一盘棋”,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指挥部,结合市委打造“六个典范”安排部署,建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市级文明创建领导小组组织机制,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档升级、纵深推进。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创建工作,召开推进会、调度会、联席会等,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创建工作格局。
“要抓创建、促落实、提质效,确保以最好的形象、最佳的状态、最优的成绩,坚决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2月21日,市委书记刘永升在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上再次发出“进军令”。
与此同时,我市制定文明城市创建三年行动,将文明创建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列为打造民生幸福典范重要内容。2023年,印发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常态化宣传方案和市级领导督导工作方案等,特别是在今年,在市委主要领导指导下,制订《关于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助力打造民生幸福典范的实施方案》,为创城工作注入澎湃动能。
文明是城市的灵魂。守望文明成为每个嘉峪关人的责任和使命。我市从全市抽调干部参与创城工作,设置综合组、材料组、检查组、宣传组等8个专项工作组分别负责具体工作;设立8个由市级领导任组长的专责组等工作组具体负责督导任务落实,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切实抓好重点问题整改。
以人为本 百姓生活更有温度
考量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在于大厦的高度,而在于浸润在百姓生活中的温度。
“街道干净整洁、道路四通八达、环境越来越好,生活在这座城市幸福感满满。”酒钢集团退休职工刘存芳感慨道。
“幸福感、获得感”是城市文明创建的试金石。2023年,我市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全国11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之一,也是西北五省区唯一上榜城市。
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我市坚持把“为民、惠民、利民”的创建理念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致力打造民生幸福的典范城市。
嘉峪关1号、2号动车组冠名开通,嘉峪关到兰州缩短至4小时内,到西安实现朝发夕至。嘉峪关机场改扩建一期工程提前1月复航,创造西北民航机场建设和复航的新速度。
优化提升机动车管理服务,除“一条路、一个商圈”外,全市公共区域停车费全面取消;实行“首违警告”“轻微免罚”等柔性执法新措施,城市管理既具尺度、更有温度。
“小区以前没有物业,仅靠社区提供最基础的服务,秩序很差。去年市委提出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典范城市后,市上成立了工作专班,仅用20天就解决了十几年的老问题,物业进驻、环境秩序变好,居民们乐了。”就西域花园小区的嬗变,雄关社区干部雷黎娜说。
一条条道路畅通和谐,疏通了城乡脉络肌理;一处处基础设施与日俱增,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一片片老旧小区、大街小巷改造提升,凸显了民生关怀。嘉峪关从点滴细节入手,把文明创建与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惠民实事相结合,精准聚焦群众最直接、最关切的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农贸市场、老旧小区等问题,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与打造“六个典范”。2023年,对社区镇村、学校医院等40类1600余个实测点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累计发现问题8000余个,对发现问题限期整改,整改率达90%以上,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怀为民之心、办利民之事,及时回应群众的每一个诉求,用心解决暖气不热、水压不足、噪音扰民、道路停车难等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2023年,财政支出的80%投向民生领域。改造老旧小区19个,惠及群众6757户,典型经验被住建部在全国推广。987个政务服务事项从“最多跑一次”实现“零跑动”,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书等95类证照实现“免提交”。
实施幼儿园、中小学新建改扩建项目6个,新增学位1350个。结对关爱行动实现“一对一”全覆盖。城市主干道新华路提升改造工程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全线贯通。全市环境空气优良率83.3%,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到41.03%。“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累计办理群众反映事项7.84万件,事项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9.53%。网民留言办结率、满意度始终保持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被人民网授予网上群众工作“民心汇聚奖”。
岁月从来不负奋斗者。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被全国爱卫办确定为2022年度甘肃省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一项项沉甸甸荣誉的背后,凝聚着一座城市的辛勤付出。
以德润心 激扬城市精神
“文明创建,擘画幸福美好嘉峪关新图景”“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丽雄关”“使用公筷 文明用餐 健康你我”……在嘉峪关街头,公益广告和文明标语牌随处可见,志愿服务随时可享、触手可及、人人参与,文明氛围的营造,使文明有礼、奉献友爱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和城市靓丽名片。
城市的文明之水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涓涓细流,更是全民参与的波澜壮阔。如今,在引领文明新风尚的队伍中,越来越多的市民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争做文明城市的实践者、志愿者、拥护者,让这座文明之城更有“温度”。
我市以“做文明有礼的雄关人”主题活动为龙头,常态化开展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创建活动。截至去年,全市注册志愿服务组织359个,实名注册志愿者7.3万人,100余家单位志愿者在25个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1.7万余人次、服务1.4万余小时。开展“志愿服务送关爱 文明实践树新风”“践行二十大·志愿我先行”等学雷锋志愿活动3300余场次,充分调动市民参与志愿服务、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我市深化“德耀雄关 身边好人”活动,选树新一届道德模范、雄关好人、新时代嘉峪关好少年54名,制作模范访谈节目7期,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8期,不断扩大先进典型影响面、辐射力。同时,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坚持全域推进、全面深化、全民实践,持续完善“供单、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工作模式,2023年,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文体活动、关爱帮扶等文明实践活动2000余场次,惠及10万人。以满足群众共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出发,培育“孝老饭庄”“道德储蓄”“建设姐妹”“星星之火·爱心接送”等特色项目,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良好风尚,文明实践已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
以典范之名,践文明之约,创幸福之城。展望未来,我市将用心用力跑好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长效化建设这场接力赛、耐力赛,不断推动城市向更高水平发展、更高层次迈进,加速奔向文明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