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晓峰
班车沿秦长城遗址朝西南奔驰着,从八盘山蜿蜒而下,在一急弯处,车窗外豁然闪现恢廓的渭河谷地,山下的文峰镇已近在眼前,车上有人指着文峰以西、一片氤氲中的建筑群说,那就是陇西城……这是1980年初秋,在家乡通渭参加完高考后,我被陇西师范英语班录取,第一次去往陇西城时的印象。
母校坐落于千年古城的东南角,是甘肃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南安书院所在地。出校门右手不到百米,就是城东门的谯楼和门洞,还有一段城墙。从小道可以爬上城墙,上面笔直平坦,就像操场上的跑道,总有同学在上面背书、聊天。教学楼前,两棵近三百岁的国槐,树冠遮天蔽日,临近暑假,总是香气袭人。
朝夕相处了二十多年,对于这座古城,我始终有一种被揽入其怀的感觉——温暖而宁静,身心融入其中。不管后来去往省城读研、工作,还是在异国他乡访学游学,我依然是那个被“陇西化”的人。每次驾车驶过陇西隧道,总会激动起来。原来,久在陇西,陇西已然成故乡。
也因此,尽管世上古城千万座,唯两山相拥、三水环绕的陇西城,其雄浑风采,坚毅性格,最让我迷恋。矗立于古城中心的威远楼,九百多年来与陇西人相伴,二十六米的楼高使人仰望。这高度,从北宋时期直至20世纪90年代,都是鹤立鸡群的地标建筑。楼与城彼此依存,城与人相互成就。“陇西有个钟鼓楼,一头戳到天里头。”一首民谣将古城这一文脉传播得更接地气。
沿城南边的仁寿山拾级而上,渐次出现的寺庙殿阁错落有致,唐风唐韵,萦绕身边。登上八角亭,凭栏俯瞰,漫山的翠柏红叶下,山麓的碑林,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为赓续这古城文脉,人们又重新选址,依山重建了碑林景区。山下,古城恢宏的现代气势,升腾至山的高度,塔吊正忙。目之所及,密集簇立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时尚小区,清晰地长在湛蓝纯净的天空下。
记得早年间的仁寿山脚,每逢上下班高峰,特别是傍晚时分,从西郊西铝厂和东郊西冶厂两家企业,就会涌来两股自行车流,沿平行于南城墙的316国道,裹着东来西往的汽车来回穿梭。在南门、东城角和西城角的铁路专线平交口,当护栏偶尔落下时,竟然还会拥堵。火车汽笛声、汽车喇叭声、自行车铃声、工人们的招呼声、中学生的欢笑声组成的交响乐,一时回响在这座西部工业重镇的大街小巷。
城北,四月天的火焰山,茂密的树影和喷灌的水雾覆盖了当初裸露的赭红色山体。树已成林,绿色不断延展。站在高处,朝南远眺,北关的街巷纵横交错,新老建筑以各种方式镶嵌在一起,学校、医院、加工厂、超市、饭馆、菜市场、文玩坊、裁缝铺、理发店……应有尽有,是千年陇西城曾经商贾云集的最繁盛场域。眼底下,簇拥在保昌楼附近的一坡杏树,身段各异,几位少女在林间游玩,杏花落在她们的青丝蓝裙上,似漫天繁星,演绎着渭水边的春意野趣。一块块金色的油菜花和绿色麦田,裹着西河沿边的自然村落和朴素低矮的院墙内怒放的梨花,以春的名义,完成了一幅田园风光的油画作品。
北关老街,当年我任教的中学就坐落于此。老街并不宽,中段和南段新铺了水泥路,平坦舒适。参差交错的各种铺面沿街铺开,顺势南去,像古城的磁针,曾吸引北方的商队,纷至沓来,商客们从这里出发,经鼓楼,过县府,出南门,走向川陕黔滇。街边的老房子,临街都以木头做门框、门扇和墙面,铺面里面都有小门,通往后面的四合院落。
曾经有座明清时代的两层老旧木楼,嵌于街边商铺之间,每次路过,不由放慢脚步细看。人去楼空,禁不住猜想它以前的主人什么样。尽管门板和护栏风化破陋,但二楼走廊上的雕花窗棂和房顶飞檐翘角的轮廓,在默默诉说着老街的过往。而今,旧木楼已变身为三层青砖青瓦仿古建筑,两侧是清一色的仿古风格楼群,见证着古城文化的厚重底蕴,收藏着时光印记。
老街未老,还在彰显着无限的魅力。
很欣喜,庙台修葺一新,庙台立于老街中段一巷口,是北关独领风骚的地标,因明代在小巷两边砖筑墩台,台间辟东西向拱券门洞,上面建有武庙故名。
寸土寸金的闹市区,密如蛛网的大街小巷,无论今昔,总是被商铺旅店饭馆挤得满满当当,南来北往的过客,熙熙攘攘。马路两边的槐树已成气候,掩映着楼宇间的窗户,枝叶缠绕在对方的空间,像情侣牵着手,天荒地老的样子。
陇西人用轻柔平声的口音说出的“玉河”,就是渭河,它从渭源鸟鼠山出发,马不停蹄一路东奔,在陇西城西北角与西河不期而遇,大了体量,柔了性情。于是,不知哪朝哪代,陇西人给渭河起了个浪漫的名字——“玉河”。
“玉河”给岸边这座城池平添了不少灵气,与伫立北关千年、气度非凡的李家龙宫相得益彰。而孤独的南河,一直与渭河相向而行,听多了河堤两岸、柳荫深处的青春呢喃,最终不甘寂寞,转身执拗向北,在莫家门附近与渭河结伴而去。
至于追求光景的一份份执念,贯穿于一日三餐,就能妙趣横生,连小吃都体现了视觉美学的意境。比如一碗碧绿如黛的烧鸡粉,陇西人硬是用菠菜汁,让食客置身于自然,使你一边咽着口水,一边用味蕾迫不及待地去触摸翡翠般的粉块。直到今天,古城的大小餐馆里,色如咖啡的饸饹面、艳红透亮的腌腊肉,晶黄滑溜的酿皮子等,陇西人于谈笑间,将忠于食材本色的品质,升华为饮食色系的禀赋。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街巷飘荡着欢声笑语,当然还伴着手机抖音里熟悉的歌不时传来。
鼓楼的燕阵依然,陇西城的夜雨没变,变了的只有听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