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卷云呈祥意 步摇映花颜——龙年春晚中的武威元素

来源/ 中国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4-03-06 14:50:03

甲辰龙年春晚上,汉服节目《年锦》以华风汉韵惊艳了亿万观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中华民族底蕴深厚、风格多样的传统服饰和传统纹样,以服饰纹样之美将新春的美好期许联结起来,也将华夏数千年的审美意趣、文化内涵传递了下去。

在节目中,演员刘涛身着东汉直裾搭配袿衣,垂髾高髻,温婉大气,尽显汉之威仪。而在这古雅庄重的服饰之中,还蕴含着彰显大汉武功军威的丝路重镇——武威的文化印记。

武威出土汉代金步摇

“垂髾高髻”是东汉女性的常见发型,气质端庄优雅,兼具舒展飘逸。而节目中与之相配的高贵灵动的首饰,正是一比一复原于武威出土文物的“金步摇”。

金步摇即金制步摇。步摇与簪、钗一样,都是古代妇女的常见发饰,因行动时一步一摇,故称为步摇。东汉训诂学家刘熙在《释名·释首饰》中记有:“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刘熙所说的步摇,更像是簪首坠有珠玉的簪或钗,但实际上,摇动的部分不一定是“垂珠”,而可以有花、叶等多种造型。

登上央视春晚的这件“金步摇”诞生于遥远的东汉,1984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韩佐乡红花村,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步摇实物。这件步摇由金质捶揲、焊接、镶嵌而成,整体造型似树,自上而下分为两层。四条披垂的花叶构成十字形,每片叶下坠有金叶。叶片中心捧出弯曲的八枝细茎,中间枝顶有一只小鸟,振翅欲飞。鸟喙下衔一片圆形金叶,其余的枝条顶端或结花朵,或结花蕾,四朵六瓣小花与三朵花苞摇曳生姿,而四朵小花的花瓣边缘各有一细小的圆环,原本应该悬挂有金摇叶之类的饰物。花心原嵌有宝石,现已无从得见。整个步摇庄重大气,古朴纯美。

这件金步摇的造型被称为“一爵四华”,“爵”就是“雀”,指最顶部的小鸟,“华”同“花”,即四朵六瓣小花。虽然拥有如此精巧繁复的造型,但整支步摇的实物还没有一只拳头大,足见其制作工艺之精湛。

除了精致华美的金步摇外,这套汉服中也蕴含着千年前来自武威的祝福。

刘涛所穿直裾袍上的红色腰封富贵典雅,与新春红火的气氛相得益彰。腰带上的刺绣纹样为传统的“卷草云纹”,寓意平安吉祥,康健无恙。

汉 卷草云纹

变化莫测、飘荡不定的云,自古以来就受到先民的重视与崇敬,先民将其视为沟通天、地、神、人的媒介。春秋战国时期,出于对巫术的崇拜,人们将云与浪漫飘逸的“气”相关联,云纹就此诞生。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漆器上,已有了曲折盘旋、生动流畅的云纹。及至汉代,“云纹”已成为丝织品上运用最为广泛的装饰纹样,代表着如意与祥和。

登上春晚舞台的“卷草云纹”,正是取自武威出土的汉代锦缘绢绣草编盒上的刺绣纹样。这件草编盒来自武威磨咀子22号夫妇合葬墓,出土时位于棺盖之上,由盒体与盖组成。盒内盛2件绦带、1件木线轴、1件缠线板和1件印金罗。因为这种草编盒在古代用于盛装缝纫类工具及一些缝线、绣线等材料,常称之为针黹盒,又因其骨架为苇编而成,故又被成为“苇箧”。

该盒整体呈长方体,苇编为胎,外饰锦绣,富丽精细。四个侧面中心部位为长方形绢地刺绣,红色的绢布上以蓝、绿、白三色线绣出纤细的云纹,四周镶有黄地平纹锦边,锦上有白色带钩纹样。

这件草编盒上刺绣的部分,正是“卷草云纹”,其绣技精良,形态流荡回环,紧凑生动,透过它仿佛能看到,千年前一位心灵手巧的女子神情专注,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一针针缝入锦缎之中。象征“神灵之气”与如意完满的云纹,配上卷曲的植物花草纹,一份锦绣心思代表着“生生不息”与“锦上添花”的美好祝愿。

锦缘绢绣草编盒刺绣纹样复原图

金质步摇的富贵,卷草云纹的吉祥,为全国人民送上了古城武威的新春祝福。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从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到“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从“陇右学宫之冠”的武威文庙到高僧鸠摩罗什舌舍利供奉之处鸠摩罗什塔,武威拥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但许多珍宝尚未被世人熟知。

  而今,新一年的图卷已徐徐展开,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游客能来到武威、品读武威,了解“天马故里”厚重的文化底蕴,重现当年丝路明珠的熠熠光彩。(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实习员 何莹)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