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县:乡村建好聚宝“棚” 党建“蔬”写致富路
温室里,一串串熟透的小番茄如红宝石般镶嵌在藤蔓上……初春时节,大地还是一片萧瑟,大棚内却是春意盎然。行走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尹集镇,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整齐排列,已是农业生产的“标配”设备。
尹集镇是临夏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乘车前往县城不到10分钟。近年来,通过规模流转土地,集中力量建设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新兴村便是这项考试中的“佼佼者”。
走进新兴村的圣女果大棚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在翠绿细长的藤蔓上,一串串圣女果如宝石般玲珑剔透,宋玉红正热火朝天地忙着采摘着圣女果。
“这个圣女果汁多瓤沙,味道还很甜,和超市卖的真不一样。”宋玉红是新兴村周边村民,当她得知新兴村已经建起成片日光温室,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选择来到这里务工。
滴灌、智能温控、自动卷帘机、多功能棚膜等设施的使用,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等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气候环境的限制,为棚室里的蔬菜瓜果创造了更为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使蔬菜瓜果种植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实现一年多茬种植,创造了更多产量和效益。
虽然日光温室的优势已被广泛认可,但建设成本过高的问题却成为一般农户难以跨越的“鸿沟”。为此,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新兴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扶持,充分发挥黑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日光温室产业,成为远近有名的日光温室专业村之一。
尹集镇副镇长、包村领导王海平表示,在各级政府扶持政策的支持下,新兴村流转了1713亩土地,建设了543座高标准日光温室,主要种植蔬菜、西瓜、草莓、羊肚菌等高效农业。
此前,《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印发,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规划明确优化现代设施农业布局、适度扩大规模。
目前,设施种植业包括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和植物工厂以及不改变耕地地类的拱棚、塑料大棚等。对于世代与土地打交道的村民们来说,设施农业最为不同的便是,不仅极大提高了土地的效益,增加了收入,冬春的餐桌也有了新鲜蔬菜的身影,实现了蔬菜“自由”。
当然,作为临夏州乡村建设示范村的新兴村在农业的发展道路中,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过“阵痛”。临夏县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张海英在新兴村驻村蹲点指导,他坦言,最初,许多群众都没有见过大棚,从种到收,都需要手把手培训,因此他们24小时轮流在岗,时常半夜还在大棚内指导种植。
据悉,临夏县农技推广中心派驻在新兴村的蹲点技术员有9人,他们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一年365天都有党员技术员在基地为村民提供免费技术服务。在彩钢板搭建的休息室内,技术员们用杂草编织的小物件装饰着单调的墙壁,这是他们为数不多工作之外的乐趣。对于他们来说,虽然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但只要农民群众能够增收,这一切就是值得的。
日光温室经济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许多农民通过在大棚内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如西红柿、黄瓜、草莓等,实现了增收致富,也让他们在土地中再次找到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规模化、现代化的设施农业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参与农业生产和经营。
新兴村党支部副书记黄志俊机电专业毕业,曾在陇南矿山务工,2021年底,他回村承包了10座日光温室。对于他来说,效益虽比不上外出务工,但家庭温情远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依旧任重道远。”黄志俊表示,产自新兴村的果蔬,一年四季销往南方城市,但销售渠道更多依靠外地客商,渠道仍然有限,如何解决此类问题,村两委正在思考和探索。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新兴村的农产品市场逐渐繁荣起来,这吸引了更多的商人和游客前来采购和观光,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当地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和就业机会。
来源:临夏县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