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两会聚焦】为文化强国建设积极贡献甘肃力量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3-10 07:30:16

原标题:【两会聚焦】为文化强国建设积极贡献甘肃力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何佳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文化”“文化产业”,字字铿锵,令人振奋。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等事业。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读者》,是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近年来,读者出版集团扛起文化担当,为书香社会积极贡献“读者力量”——

一方面,走“专、精、特、融”出版道路,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等主题,围绕简牍学、西夏学、敦煌学等甘肃特色,多出书、出好书,成绩斐然。

另一方面,用心营造读书环境与氛围,以遍布全省的新华书店为“点”,以社区、“读者小站”等为“线”,以楼宇广泛散布的“读者书房”“读者读书角”等为“端”,“点、线、端”连缀成线,形成了一张“全民阅读网”。

“作为文化工作者,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全国人大代表、读者杂志社副社长陈天竺表示,读者人将坚持守正创新、精益求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出版融合发展,做强做优主题出版,做专做精特色出版,做活做亮古籍出版,推动期刊集群融合发展,提升文化服务,以品牌赋能多元业务,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努力在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中展现读者新作为、作出读者新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莫高窟,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明珠。

为把莫高窟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真实、完整地留给子孙后代,敦煌研究院几代人不忘初心、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全力以赴加强文物保护。

一方面,从早期的积沙清理、壁画修复,到崖体抢险加固、环境综合治理,再到多场耦合实验保护研究、数字化技术综合保护管理体系……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不断升级完善保护方法、技术、手段、体系;

另一方面,首次建立我国古代壁画保护的科学方法,攻克古代壁画起甲回贴、酥碱脱盐、空鼓灌浆等修复难题;攻克干旱环境土遗址结构失稳、表层劣化加固瓶颈,形成我国自主研发的保护成套技术……先后攻克诸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壁画塑像、土遗址、石窟寺等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套关键技术和实践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正是其中一员,从1992年进入敦煌研究院,着手莫高窟崖顶生物固沙项目,到转战壁画彩塑修复,再到助力全国各地文物保护事业,汪万福为此已走过32个春秋。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人才强国战略等内容,催人奋进。”汪万福表示,将继续守正创新,按照“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潜心研究,不断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同时,继续围绕石窟保护、壁画修复、土遗址保护、文物数字化等工作,全面发力,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敦煌经验”和“中国方案”。

甘肃是文物资源大省。

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程亮说,全省文物系统将切实担起新时代文化使命,聚焦创造文化传承发展的“甘肃品牌”、打造中华文明传播展示的“甘肃窗口”、推进现代化建设文化先行的“甘肃实践”,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加力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深入实施文物保护提质、研究阐释突破、活化利用创新、安全守护夯基“四大行动”,着力把甘肃建设成为文物保护研究的示范区、传承发展的创新区,为打造文化强省、推动甘肃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敦煌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文化资源丰度居全国第5位,具有厚重多元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我省立足文化资源丰厚的省情实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着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深入推进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长城、长征、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与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线路“三园一廊”建设有声有色,形成了一批传承中华文化、体现甘肃特色的文化地标;甘肃简牍博物馆建成开馆,新建35个博物馆,全省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248个,每10.08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居全国第二,“博物馆热”“非遗热”“古籍热”持续升温;评选发布“陇人骄子”“甘肃好人”等一批先进典型,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大国工匠”等纷纷涌现……

“政府工作报告处处体现为民情怀,特别是关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部分,立足新时代文化使命,全面擘画未来发展蓝图,令广大文旅工作者备受鼓舞、倍感振奋。”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效祖告诉记者,省文旅厅将充分挖掘利用丰富文化资源,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文化强国建设积极贡献甘肃力量——

聚焦保护传承,守护好中华文脉的“根”与“魂”。大力推进敦煌研究院“典范”和“高地”建设,争取建设文物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推动文物数字化活化利用,打造国家文化地标和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创建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国家级古籍修复保护利用中心。

聚焦文化繁荣,精心做好事业产业两篇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做好“保护、传承、精品、供给、产业”五篇文章。打造以“八个一”为代表的甘肃特色文化标识,拓展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广泛开展“春绿陇原”等惠民演出,强化以文化滋润人心的积极作用。

  聚焦文旅融合,持续扩大甘肃文旅影响力。深度挖掘文化元素,打造一批高水平旅游景区、度假区和中华文化主题精品线路,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动漫产业基地,积极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实施美好生活休闲度假工程、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借力敦煌文博会、国际旅游节、“欢乐春节”“中外文化旅游年”等平台,扩大甘肃文化海外“朋友圈”和国际影响力。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