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陇上非遗】甘谷麻鞋 走过千年

来源/ 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3-13 16:07:29

甘谷麻鞋

文\李真

天水甘谷,有5000多年麻的栽培历史,且盛产优质麻。据说,甘谷麻鞋的生产历史可追溯到东汉以前。这里种植的麻以“色白有光泽,耐湿且抗腐,韧长弹性好”而名扬关中,远销川陕。

值得一提的是,古时的人们对汉麻的诗意礼赞可不仅仅在麻鞋上,在《诗经·曹风·蜉蝣》中就有“蜉蝣掘阅,麻衣如雪”的描述,显然,麻很早就被用来制作衣物。

麻衣如雪,多么美好的词语,而甘谷的麻鞋,也已经走过了千年,流传了不少佳话。

石作蜀脚蹬麻鞋东鲁求学

甘谷地处渭水上游,属温带季风半湿润地区,雨量适中,尤其是渭河川道区适宜麻的种植。据历史记载,伏羲因受网罟启发而结草为鞋,而草鞋就包括我们说的麻鞋,所以人文始祖伏羲也被传说是人类穿麻鞋的第一人。

甘谷人石作蜀,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字子明,号卓子,春秋末年秦国冀县(今甘谷县大像山镇)人。生于公元前519年,自幼胸怀远志,聪颖敏学,仰慕孔子。成年后不远万里徒步东鲁,投身孔门得圣人教育和熏陶,身通六艺。他去齐鲁拜师求学,需翻越陇山、秦岭,横渡渭河、黄河天险,走几个月才能到达,真可谓行路难,难于上青天。相传石作蜀要去东鲁求学的事情传开后,乡亲们纷纷大加称赞,石作蜀的母亲深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为儿子做了10余双麻鞋,让儿子轻装上阵,早日学成归来。

姜母寄麻鞋 展现“慈母情”

姜维是蜀汉大将军,姜维的出生地就是甘谷县六峰镇姜家村。姜家村自古以来就出产甘谷麻,姜维从小就看着母亲织布做麻鞋。因为家家户户做麻鞋,所以麻鞋在这里自然而然就成了“思乡”“乡愁”的代名词。

相传魏明帝太和中,姜维有感于诸葛亮爱才之诚,由魏投奔蜀汉,与在冀城(甘谷)老家的母亲失去了联系。魏人令姜母修书姜维,使其归魏。姜母无奈,在书信中自托有病,并随信寄了一双麻鞋,让姜维从蜀地寄些中药当归回来。姜维见书,立刻明白言外之意,知道母亲不是求中药当归,而是寓意当下归来,麻鞋代表着思乡之情。这是因为当归以甘陇者为最佳,母病若需当归,不会远求于川蜀;所谓母病显然是胁迫之下的托词。于是姜维答书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并将麻鞋回寄母亲。言外之意是儿子虽有思乡思母之情,但心中有志向远大,暂时不欲归田。正是由于母亲的教诲,姜维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也为他以后担当蜀汉重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杜甫赋诗赞麻鞋

公元759年,位于渭河上游河谷群峰环绕中的天水迎来了唐代大诗人杜甫和他的家人。在天水期间,杜甫创作了《秦州杂诗》,其中包括杜甫来到伏羌县(今甘谷)写下的诗句: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传说杜甫在甘谷期间,看到渭河川道地区种植的一片片郁郁葱葱的大麻,看到甘谷乡间门口老婆婆们坐在一起编织麻鞋的情景,不禁诗句涌上心头。写下了“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的诗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麻鞋作为农耕文明的象征,早在唐代就已广泛流行。

于右任作诗颂麻鞋

老农自矜麻鞋好,并谓麻鞋制作巧。

闻客明日西南行,愿助轻足赴蜀道。

这是于右任先生所作的《麻鞋歌》。于右任,陕西省三原人。早年在家乡组织靖国军支持孙中山先生发起的护法运动,后来兵败岐山,绕道陇南赴粤,途经天水甘谷一带,看到这里的人个个穿着麻鞋,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句。于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甘谷麻鞋的赞赏与喜爱,尤其是最后一句“愿助轻足赴蜀道”,画龙点睛,一语道破了甘谷麻鞋轻巧、舒适的独特风采。

吉鸿昌将军:麻鞋赠送运动员

古人云:“革皮之良,莫贵于麻。”这就是对麻品格风骨的尊重,也是对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的尊重。

据资料记载,1929年吉鸿昌将军驻防陇南,在天水举办了武术比赛。会上吉将军给前来参加比赛的国内武术家每人赠送了一套衣服和一双甘谷麻鞋,从而使早已成为甘谷特产的麻鞋更加名扬四方,也为甘谷麻鞋留下了一段佳话。

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时期,天水人民给前线将士也捐赠了许多麻鞋,让将士们轻足打击侵略者。

走过千年的手工麻鞋

甘谷的麻制品走过千年,至民国时期达到极盛,麻鞋是主要产品之一。甘谷麻鞋用纯天然麻料、麻布、棉布及相关编织用具,以传统手工工艺制成。制作时,先将大青麻编成辫,然后将麻辫置于平案,立辫状盘鞋底,盘成麻丝紧密的“千层底”,再用麻绳穿紧左右,固定鞋底;最后用编织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鞋耳、鼻梁,组合时用木楦把鞋撑起来,帮梁、鞋耳、鼻梁贯穿耐力麻绳,鞋就做好了。

传统的甘谷麻鞋,鞋底硬似牛皮,非常适宜在崎岖的山路上长途跋涉,日行百里,足无不适。在肩挑畜驮运载物资的过去,天水人走南闯北,最喜穿的就是甘谷麻鞋。

穿出别样的诗和远方

在如今的天水,仍有不少人还保留着穿麻鞋的习惯。

甘谷县城的一家麻鞋店,柜台里的麻鞋形式多样,有的仍保留着传统的工艺,有的则变得时尚现代起来,精美的女士凉鞋,绵软舒适的运动鞋……原生态的,纯手工的麻鞋作品很是惹人喜爱。

现在流行的甘谷麻鞋主要有两种,一种由麻编织而成,一种由棉线编成,用布底棉线做“耳子”和鞋带的叫棉线麻鞋。麻鞋形状不一,有圆头的、有梁子的,也有三条弦的等,还有染色的,在“梁子”上栽一朵染成红黑色的花穗子,十分美观。在当地,麻鞋有着深刻的文化意蕴,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叫“慈母思亲”,寓意姜维随诸葛亮远征,母心思儿当归;“单鞭救主”源自尉迟敬德以一支钢鞭救其主李世民的唐代故事;还有“虎目圆睁”等。端午时节,有订婚女子赠男子工艺麻鞋表示爱情的习俗。

  千百年来,麻鞋承载着甘谷人走南闯北的精神,自古以来就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对于从小就穿着麻鞋长大的甘谷人来说,一双由母亲钩织的麻鞋,不管你走到哪里,似乎都能踩到深深的乡愁,而麻鞋制作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仍在这片盛产优质大青麻的土地上传承、延续……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