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平凉静宁:端稳就业饭碗 托起民生幸福

来源/ 平凉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3-18 10:33:03

王雅霏 王静平 方刚

静宁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春暖农民工”系列活动部署要求,结合“春风行动”持续强化就业服务,坚持‘两条腿’走路,线上线下多点发力,通过直播带岗、专项招聘、“点对点”输送等方式帮助有意愿的群众外出务工,又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建办乡村就业工厂等措施支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使劳务产业在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挖掘就地就业潜力

“多亏了泓信制衣厂,让我实现了就业。孩子在城里上学,我跟着来给做饭。时间比较宽裕,就想着能不能找个时间灵活的活,既能做上饭,又能够打些零工补贴家用,减轻家里的负担。”静宁泓信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员工陈等兄说。

陈等兄所在的泓信制衣乡村就业工厂,地处城乡结合部,陪读家长务工需求量大,今年已吸纳15名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布置新岗位。

按照“升级一批、扶持一批、新建一批、调整一批”原则,静宁县开展就业攻坚专项行动,探索“企业+就业帮扶车间”“联合体+就业帮扶车间”等模式,推动现有83户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陆续复工复产提质增效,切实增强了就业帮扶车间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就业带动能力,分类扶持就业帮扶车间健康发展,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输转由自由分散式向有组织规模化转变、以县域外为主向县域内外并重发展、由以精壮劳动力为重点向乡村留守群众特别是脱贫劳动力覆盖,将劳务产业发展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为满足农村富余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增长低的困境和务工人员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现实问题,今年重新修订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办法,续聘乡村公益性岗位5349人,对岗位补贴进行提标,人均月增50元,创建“爱心理发员”省级劳务品牌示范县,帮助有就业意愿无法外出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在激发务工群众积极性的同时,全面提升了公益性岗位人员履职能力。

同时,静宁县还提出“谁支持脱贫劳动力就业,政府就支持谁”的鲜明政策导向,鼓励和引导恒达、欣叶、德美、红六福等县内大中小企业,公共实训基地等大型开工项目,还是大地滩温室果业、自强种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社,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降低就业门槛,广泛吸纳脱贫户就地就近务工。

创牌增效强产业

“干果树工这一行,有培训证和专项能力考核评价还不够,还得获得农民技术职称,这样用工单位才认可。没有技术职称,就是技术再好,也感觉底气不足。同时,有职称的工资要比没职称的高一倍。”金牌果农尹援奇赴外技术交流时感叹道。

“就业技能缺乏、劳动力素质不高是静宁县劳务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要想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通过就业帮扶,变‘输血’为‘造血’,持续提高家庭创收能力,离不开就业技能的培训。”静宁县人社局党组成员、人才中心主任翟文海深有感触。

为此,静宁县依托县域苹果产业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全力打造“静宁果农”劳务品牌,赋予“静宁果农”成为幸福的农民、从事果业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民工成为有职称的技工的新发展理念。整合甘肃省首个苹果院士专家工作站等资源,持续加强与中国工程院束怀瑞院士及其专家团队的技术协作,统一果树工培训标准,因需因材施教,培育厚植技能人才高地。

  目前,静宁县认定“静宁果农”劳务品牌标准化示范乡镇3个,建成标准化培训基地15处,每年培育高素质新型果农1万人以上,累计评定农民职称1046人。培育纸箱包装、果品加工等龙头企业161家,推广种植静宁1号等新品种20万亩,实现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升级,让10万名静宁果农种植苹果有了新标准,带动建设标准化果园近50万亩,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由无技术到有一技之长、普工向技工的转变。同时还吸引来自天水、陇南、陕西等地5000余名外来人员做“帮工”,产业带动就业的成效充分显现。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