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定西:设施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杨晓军 马晓丽 王旭平 张含华
务工的村民在陇西县菜子镇现代农业产业园采摘圣女果。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王旭平 摄
春到定西,乍暖还寒。但是,陇西县菜子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日光温室里暖意融融、生机盎然。随着第一茬草莓、圣女果进入盛果期,每天前来采摘果蔬的游客络绎不绝。除了供应本地市场,该产业园种植的圣女果因果型漂亮、糖分含量高,深受市场欢迎,被远销到上海、重庆、成都等地。
不同于普通塑料大棚,这种半地下式大跨度全钢架日光温室,拱面大、采光好,既保温又空间宽敞,同时采用高架立体栽培模式和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果蔬的挂果及采摘期长达9个月,产量和效益大大增加。“这种日光温室和栽培模式给农业生产提供了无限发挥的空间,每座棚一茬的产量超过15000斤,年产值达10万元。”陇西县菜子现代农业产业园副总经理吴敬坤说。2022年,陇西县菜子镇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通过招商引资、整合资金,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2处、日光温室66座,大力发展草莓、圣女果等特色果蔬种植,直接带动10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
当露地种植因土壤还未解冻而无法耕种的时候,塑料大棚里已是绿意盎然,各类反季节瓜果蔬菜抢鲜上市。在临洮县八里铺镇白茨湾村,800多座钢架大棚鳞次栉比,就像一片白色的海洋。这里是临洮县乃至全市规模最大的茄果类蔬菜种植基地,种植黄瓜、西红柿、番瓜、辣椒等18类大宗蔬菜,由于种植品种多,加之错时种植和复种、多茬,这里新鲜蔬菜一年四季不间断,每天蔬菜供应量60吨。
瞿学尹是白茨湾村的第一代菜农,这位耄耋老人见证了白茨湾村蔬菜产业由小到大、由兴到盛的全过程。1986年,被称为“白色革命”的塑料薄膜覆盖技术在蔬菜种植方面得到推广应用。同年,瞿学尹在白茨湾村引进了竹片拱棚,走出了蔬菜种植由露地向设施迈进的重要一步。此后,半钢架塑料大棚、全钢架塑料大棚、全钢架双层塑料大棚、双拱式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智能连栋温室等种植设施不断更新迭代,随之蔬菜种植效益也不断提高,设施农业成为老百姓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位于洮河之畔的石郭家村设施蔬菜种植基地,由于临近兰州,发展蔬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村集中连片建成双层钢架大棚2300座,主要种植花樱萝卜、绿萝卜、芹菜等,年产蔬菜2.5万吨左右,是名副其实的“菜篮子”。走进蔬菜大棚,萝卜长势正旺,即将采收上市。“我们以前种菜都是小竹片棚,劳作时连腰都直不起来,更别说机械化种植了。”村民郭建武说,2019年通过政府补贴村里把老旧塑料大棚翻建改造成了双层钢架大棚,既保温又增产,还能够实现机械化耕作和覆膜。
目前,临洮县蔬菜种植面积30.1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占到五分之一。全县塑料大棚有3.7万座2.225万亩,日光温室480座面积648亩。全县蔬菜产量达109万吨,
产值达27.85亿元,人均从蔬菜产业获得收入达到1400元。
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相较传统种植,不仅是种植方式的革新,更是种植效益的提升。
“种好一座棚,致富一家人。”成为设施蔬菜种植区菜农的生活写照。就如临洮县辛店镇石郭家村郭建武所言,一家人操持着7座钢架大棚,虽然辛苦点,但每个棚一茬至少收入5000元,每年种两到三茬,一年少说也能收入六七万元。
临洮县八里铺镇白茨湾村第二代菜农王作荣,经营着20座塑料大棚,算是该村的种植大户。走进大棚,翠绿的蒜苗差不多有20厘米,再过1个月就能采收上市了。王作荣说,自己去年20座棚全部种植了蒜苗,上市略早了点,错过了好行情但也收入了23万元。今年,他改变了策略,蒜苗、西红柿、黄瓜、西葫芦分别种了些,这样既能规避单一品种风险,又能错峰上市,种植效益更稳定。白茨湾村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菜农不仅种植技术相当成熟,而且市场嗅觉极为敏锐,今年许多菜户在黄瓜、西红柿定植后行间套种了油白菜,一座棚仅油白菜一茬就收入了8000元。
在蔬菜种植区,一个占地一亩左右的塑料大棚年收入普遍在两万元左右。设施种植因为走的是反季节路线,打的是冬春季蔬菜供应紧张的时间差,所以市场行情较为稳定,不存在露地大宗蔬菜种植那样的高风险。同时,能实现二茬、三茬甚至多茬种植,比露地种植效益要好一些。
据市农业农村局调研测算的数据显示,全市设施种植平均亩收入2.46万元,是露地蔬菜亩均收入的3.6倍,特别是温室冬大茬黄瓜种植效益更是常规露地蔬菜种植的4.5倍,食用菌、水果及花卉的设施种植效益更高。
对于分散种植的农户来说,占地一亩左右的日光温室无论从劳作、管理,还是种植效益都是比较适合的。但对于大型龙头企业来说,分散建造日光温室占用土地资源更多、建造成本更高,而且管理不便,他们更愿意建设大型智能连栋温室,空间利用率和集约化程度高,最主要的是管理成本低。
位于香泉镇陈家屲村的定西马铃薯研究所,是全市规模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供应基地,这里除正常运行的46座日光温室和150座网棚外,还建有3座智能连栋温室,其中一座于2023年底建成并开始铺设基质,再有半个月就开始瓶苗栽种。“这个连栋温室占地面积30亩,每年生产两季马铃薯脱毒种薯,预计生产原原种1000万粒,产品主要出口中东国家。智能连栋温室最大优势是自动化控制,这么大一座温室日常只需一个人即可实现高效管理,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定西马铃薯研究所副经理王廷辉说。
设施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种植技术的进步,高垄栽培、廊架栽培、立体栽培、无土栽培、多层水培、气雾栽培以及臭氧杀菌系统、沙培系统、补光系统、水肥一体系统、喷雾降温系统等新技术应用和智能化管理在设施农业中得到普遍推广,实现了“平面变立体、产品变商品、低效变高效”的种植模式转变。
近年来,定西市通过抓园区强引领、抓改造提产能、抓科技强支撑、抓招引强带动等一系列措施,设施农业稳步发展。2023年,全市设施种植面积达16.9万亩,产值达30.3亿元,种植作物也从单一的蔬菜发展到花卉、食用菌、瓜果、种薯等几大类。
如今,日光温室在定西已经遍地开花,设施农业正在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