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则发展兴,人才强则发展强。
2023年,我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省委组织部切实履行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职能,深入实施人才赋能工程,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西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高素质人才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高位谋划推动
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证。省委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召开全省组织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人才赋能工程,在破除体制壁垒、强化激励保障、优化人才供给、集聚留住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省委主要领导专门到省委组织部调研,听取人才工作汇报、提出明确工作要求,主持召开2次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安排部署年度重点工作,研究重要人才政策。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随时沟通报告、半年检查、年终通报的方式,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人才政策是吸引、集聚、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我省坚持系统集成、守正创新,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和省“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要求,配套制定政策制度23项,构建起人才发展“2+X”政策体系。
为压紧压实责任,我省建立省领导联系包抓重点人才队伍责任制,按照“省级领导包抓、牵头部门主抓、责任单位协抓”的原则,每名省委、省政府领导联系包抓1至3支重点人才队伍,统筹各方面力量加强支持保障,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党委(党组)书记抓人才工作述职评议制度,分类组织市州党委书记、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人才集中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开展述职,推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有效落实。与此同时,对各地各单位年度人才引进、流失情况综合分析排序,作为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的重要参考,有效推动责任落实。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人才活力
涵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经费管理、绩效工资、编制使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与人才发展密切相关的8个重点领域,汇总整理分散于30余项政策文件中的核心内容,包含50条重点政策措施……2023年,省委组织部制定发布《甘肃省人才发展“授权松绑”政策清单》,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为专家人才全面松绑,获全国人才工作最佳案例奖。
经济社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活力能否充分释放关键在机制。我省紧盯制约人才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制度机制,打通堵点激发队伍活力。
围绕深化人才评价改革,我省坚持破立并举,分类制定57个全省有效、11个县以下基层有效的职称评价标准,省人社厅会同主管部门制定或修订中小学教师、工程等系列(专业)14个职称评价条件标准,增设科学传播、技术经纪人等6个职称评审专业,职称评价体系更加健全。此外,省科技厅制定《甘肃省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等4家单位开展试点,分类完善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社会公益研究类人才评价指标和方式。
为有效激发人才工作积极性,我省持续深化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专业技术内部等级岗位竞聘工作,91家省直事业单位晋升专业技术二级岗位113人、三级岗位211人。针对事业单位“人才多岗位少”“干多干少一个样”等问题,加大对高层次人才薪酬分配倾斜力度,鼓励事业单位通过绩效工资总量单列、实行年薪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激励各类人才,全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单列总额达到近3500万元。与此同时,完善国有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支持省属企业统筹运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等中长期激励政策,目前共有26户省属企业对546名高层次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对234名人才给予了特殊奖励。
此外,我省还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制定《甘肃省高层次人才园区挂职管理办法》,选派53名高层次人才到省级以上园区挂职、200名科技专员带项目到企业服务,推动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有效对接。出台《关于加强科技激励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的若干措施》,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实施高校青年博士教师“入企入园”行动,全省22所高校132名青年博士教师赴我省装备制造、化工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特色产业的81家企业和园区联合开展科技服务、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管理创新工作,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服务高质量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队伍的支撑。我省坚持自主培养和大力引进并重,紧盯现代化建设需要,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一方面,创新方式自主育才。遴选第四批35名省拔尖领军人才、补选544名省领军人才、选拔第二批355名陇原青年英才,分领域、分层次给予经费支持。对甘肃皓天医药公司、兰州助剂厂公司等6家发展潜力大、科研基础强的企业,三年给予每家1000万元资金,支持开展人才引育和团队建设。制定《加强敦煌研究院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培训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人才2500人次。
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广泛聚才。各单位坚持全职引进和柔性引才相结合,积极拓宽引才渠道,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全年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200余名,省属重点企业引进本科以上人才6000余名,均超出年度计划的20%以上。精心组织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指导各地引进用好370名教育人才,选派400名左右本地人才赴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培训,有效提升重点帮扶县教育质量。省人社厅、省科协指导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协同创新基地、博士后“两站一基地”21个,新引进院士专家14人、新进站博士后280人。省卫生健康委建立省外甘肃籍专家库,柔性引进100名省外优秀专家在甘建立工作室,帮助开展诊疗和人才培养。
我省各地各部门充分发挥优势,创新方式方法,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省委组织部立项实施省级重点人才项目230个,倾斜支持科技创新、重点产业类人才项目和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组织第九批150名基层青年人才参加“陇原之光”人才培养项目。
省委宣传部在开展人才评选、项目评议时,明确要求以申报人选的政治素质、业务成绩、专业影响、重要成果和优秀作品等为评价依据,将93名业绩成果较为突出、创新能力较强人才破格纳入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优秀青年文化人才评审选拔范围,推动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省工信厅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00名;省民政厅支持2800余名社会工作人才获取职业资格认证;省农业农村厅培训乡村产业带头人1500名、高素质农民2.9万名,行业骨干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省卫生健康委指导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制定年度引才计划,督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严格落实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招聘结果备案制、承诺制。
兰州市围绕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和“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研究制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5个产业人才专项政策,全面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征集入库强科技重点科技创新项目,跟进服务9个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16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征集市级人才创新创业项目225项。
临夏州着眼乡村振兴,激发乡土人才活力,制定《临夏州乡土人才认定评价标准》,评审乡土人才2.1万名,推动“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破土而出。实施千名科技人员助推产业振兴行动,组建10个专家服务团队,按照“团队+产业+基地”模式,深入实地指导服务特色产业发展,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5个、示范基地56个、推广基地253个。
随着各项育才、聚才、用才方式统筹运用,人才平台、科创基地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快推进,各类人才成长成才、发光发热的舞台更加宽广,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得到有力激发。
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创造良好环境
志同则心同,心同则力同。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做优人才服务保障,方能让人才心有所归。
2023年5月30日至6月3日,由省委组织部主办的2023年甘肃省高层次专家国情研修班在江西干部学院举行,来自全省各领域各行业的98名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参加此次研修班。研修班通过课堂讲授、现场教学、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各位专家人才接受政治引领和精神激励,积蓄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能量。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盛夏的井冈山,红色歌声嘹亮,一派欣欣向荣。
在井冈山红色革命旧址参观学习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于海鹏说,当前正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保持热爱,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继承和发扬革命志士无私奉献、忘我拼搏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我省全面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协调每名省领导联系服务2名高层次人才,各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服务1至2名专家人才,加强思想沟通和工作交流,及时帮助解决困难问题,提高专家人才的政治认同。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国情研修、休假疗养等活动,引导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加强智库建设,支持专家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省委统战部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凝聚各方面人才力量服务高质量发展。省财政厅安排各类人才专项经费较上年增长50%以上,有力保障了人才事业发展。
为强化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工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省委组织部以实施“陇原人才服务卡”为抓手,修订了《“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实施办法》,将全省高层次人才和新引进的博士或副高级职称人员分为A、B、C、D类,建立高层次专家库并开展分类服务管理,在就医保障、免收景点门票、安家补贴、机场服务等12个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开通“绿色通道”,目前全省持卡人才达到1万余人。
2023年,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省保健局为持卡人才在10家省级基地医院及体检中心开通体检、就诊、住院等绿色通道服务;省发展改革委、省文旅厅、省文物局协调全省范围内A级以上旅游景区、文物博物馆等700余处向持卡人才免费开放;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办理20余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和配偶调动事宜;省财政厅为省属事业单位和中央在甘高校、科研事业单位全职引进的共600多名全日制博士或副高级职称人员提供安家补贴;向持卡人才公布各类服务政策的使用指南和咨询电话,以及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直部门的联系电话……
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拴心留人的举措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我省指导各地完善政策,紧盯人才关心的“关键小事”,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保障——
嘉峪关市建立财政投入常态化增长机制,对全职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最高给予48万元补助,对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最高给予1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以实打实的投入保障引得进各类人才;
金昌市常态化开展“人才服务日”活动,深化“人才金管家”服务模式,开通人才办事绿色通道,减流程、优服务、增便利,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环境,“擦亮‘办事不求人’金名片”入选全国“双十百千”工程案例;
兰州新区整合经发、招商、科技、社保等相关部门资源,组建园区人才服务专班,成立25个专班小组,对接联系100余家新区重点企业,解决人才“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件。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如今的陇原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作为的热土,一揽子有利政策、一系列暖心服务让广大人才在这里施展才华、建功立业。迈向新征程,我省将乘势而上,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着力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为甘肃高质量发展汇聚智慧力量。(记者马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