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红古区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中国甘肃网3月22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春日的红古川,不仅有改善人居环境的劳动场景,还处处跃动着春耕的强劲脉搏,一幅幅村庄美、产业兴的和美画卷扑面而来。
让乡村建设更和美
日前,红古区花庄镇湟兴村深入开展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为核心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中,乡镇干部、志愿者,以及广大村民齐心协力,对村庄道路旁、河洪道、水源地等卫生死角进行清理,扮靓乡村颜值。
今年,红古区提出,要让乡村建设更和美。通过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三年行动,塑和美乡村之形,以“八改”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和危旧农房拆旧住新专项行动,实施投资4.6亿元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等7个项目,创建乡村建设示范村2个、和美乡村10个,全力打造湟水乡村振兴示范带。同时,要夯实特色小镇之基,加快打造平安工业强镇、花庄农业兴镇、红古农旅旺镇,持续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推动形成特色鲜明、错位集聚的镇域融合发展新格局。铸乡风文明之魂,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目前,红古区正在以“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为总目标,高站位谋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实施,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创建工作。今年,红古区将以百业兴旺、百村和美、百姓共富为愿景,按照“136”和美乡村创建总体思路,瞄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个总体目标,建立“组织牵引、包抓联动、群众参与”3项推进机制,健全完善县级领导包抓、部门协作联动、镇村负责实施的三级责任体系,通过实施产业提质、环境整治、基层治理、乡风培育、富民增收、集体经济倍增6大行动,创建1个省级“和美乡村”、3个市级“和美乡村”、6个区级“和美乡村”。通过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农业产能提升、农产品仓储冷链、集体经济发展等11个项目,有效提升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日前,花庄镇洞子村的祁世全正在地里压地膜。谈及去年的收入时,祁世全介绍,近几年,他们村主要种红笋、甘蓝、娃娃菜等蔬菜,基本都使用有机肥,而且种植出来的蔬菜口味地道,产量高,市场销路也好。去年,祁世全种了1亩红笋,大概有1万元的收成。
据红古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红古区已播种各类蔬菜2.6万亩,预计4月中旬春播任务将全面完成。今年,红古区将以产业兴为动力,在壮大设施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建村积极实施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促进农户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农业产业规模化、设施化格局基本形成。同时,还将启动投资1.8亿元的红古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3个园区建设,新增设施农业300亩。实施投资800万元的海石湾动检站建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培育乡村工匠200名,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做足蔬菜产业文章
大通河、湟水河贯穿红古全境,形成了优质的河川谷地。这里土地肥沃,气温适宜,水资源充足,是兰州市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今年,红古区将着力调结构、优布局,加快释放高原夏菜、鲜食玉米、高效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效应,有效促进群众致富。创建村要做足蔬菜产业延链补链的文章,以蔬菜保鲜库为支撑,建成集种植、仓储、包装、运输等为一体的蔬菜产业链。湟兴村要狠抓致富带头人培养,学习借鉴蔬菜种植“寿光模式”先进经验,成功打造特色品牌。
湟兴村“乡村工匠”甘宪明说:“在有效保障蔬菜果品品质的基础上,成片规模种植,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做足蔬菜果品产业的文章,整体上提升红古设施蔬菜果品的品质和影响力、美誉度。”今年,甘宪明还打算自己培养种植能手,推行良种良法,严格按照“寿光模式”规范田间管理,并通过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进一步拓宽周边农户致富渠道,让特色产业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好门路。
据了解,红古区还将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指导村集体实施鲜食玉米加工、保鲜库制冰、专业养殖小区建设等产业项目。积极探索“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撂荒地整治+设施农业+村集体经济”等多赢发展模式,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通过积极对接驻区企业,整合输出劳动力资源,解决农户就业,使之成为全区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