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和美乡村看甘肃】大山深处梦飞翔——定西市安定区原坪村五青年回乡创业纪实

来源/ 中国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4-03-25 16:49:03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金树栋

初春,定西市。

一条条柏油路像舞动的玉带,从梁上的村庄蜿蜒盘伸到村口。

安定区,大山深处,是一片孕育着希望和财富的良田,错落有致的排列在村庄前和山梁后,连绵起伏。这幅乡村春天的盛景,在暖日阳光下,更显广袤生机。

原坪村,曾几何时,山大沟深,干旱少雨,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百姓。为了生活,年轻人都纷纷外出打工,只剩下门口卧着一只狗,家里呆着老两口,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和美乡村建设的东风,沐浴着神州大地。随着一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丽蝶变,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已绘蓝图。

3月18日,原坪村山旮旯里,5位年轻人向记者娓娓道来回乡创业的故事。

村民陈强因家里贫穷,小时候,提一桶水都提不动,就步入社会开始了打工之路。他在工地搬过砖、学过电焊工,吃了不少苦头。时间过得飞快,回想一下,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2002年他就去了新疆,打拼了几年,收入也不错,赢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然后就在新疆哈密市中心开了一家超市,刚开始生意还不错,但2008年的时候遇到了金融危机,超市就赔的一塌糊涂,整个人感觉就跟天要塌下来一样,就在这时家里打来电话,说钱没有了,咱们慢慢挣,那边不行了就回来,在老家发展也挺好的。当时陈强听了家里人的劝,2009年回到老家,又干起了老本行,没有想到老家发展的也挺快,很快就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桶金。

2014年,在定西投资了100多万成立一家广告公司,正好赶上政府的街道改造工程,从此赢得了人生中的第三桶金。在2016年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一个商机——直播带货,同时注册了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那时候自己没有产品,从别人家拿来的粉条,就赚个差价,这样做了几年,做的也很不错。

2019年,回家过年的时候听到老人说,乡下现在走的没人了,年轻的出去打工了,家里面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农村的地也就撂荒了,听到这个消息后,陈强就联系村党支部书记王强,聊了一下农村的现状,听了王书记的一番话后,他就决定回到农村创业。2019年,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流转了村上撂荒地600亩,2020年流转了1000亩种植了马铃薯,解决了当地几十名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给他们带来了一些收入,为自己的家乡做了一点贡献,让农民在家门口有工打,有钱赚。

2021年,他又投资了一家生产定西宽粉和高原旱地胡麻油的生产企业,农村有了产业,这样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同时把家乡的农产品也推广到全国各地。

村民李有权自幼生活在缺水少雨的黄土高坡上,自然资源匮乏,从小生活一直很拮据,因为家庭困难,李有权初中毕业后也早早的进入社会打拼。他做过建筑,干过搬运,经过十多年的打拼磨炼从一无所有到一家合作社的负责人。

2020年年底,他组建定西云情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各位叔叔伯伯细心讲解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很多地都没人种,种的地收成也不好,合作社的农业机械托管服务为主,耕种施肥收割全程机械化操作,科学种植,以经济作物为主,采用大片种植方式提高效率,降低种植成本,一年多的辛苦经营,合作社的设备也慢慢壮大,营业面积达1663.5平方米,新盖50平方机具库一间,马铃薯贮藏库100平方,办公场所10平方。

目前,合作社已有动力机械拖拉机504两台,动力机械拖拉机1台,旋耕深松机2台,马铃薯起垄施肥铺膜机1台,马铃薯起垄施肥覆膜种植一体机1台,马铃薯中耕除草机1台,马铃薯收货机1台,三铧犁1台,植保打药机1台,废膜回收机1台。

现代化的设备是基础,但是想要种好地可是一门大学问。定西市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黄土高原的土质及其适合马铃薯的种植,但是家乡农户以往的马铃薯产量并不高。第一年他白天天天往地里跑,跟进每一步耕种的情况,向资深的种地前辈学习松土施肥的经验,晚上认真学习种植相关的知识,抽空就去各地学习优秀的种植经验。他自己尝试种植有陇薯7号,新大坪等多个马铃薯品种,为了改善品种不纯的问题,今年,他又种植了100亩原种解决种薯不纯产量不高的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李有权的合作社马铃薯种植580亩,带动脱贫就业人员30余人,2吸纳本村就困难群众3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5人)就近就地务工,进一步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

村民李佳亮前些年他一直在外经营餐饮,也挣了点钱。2019年,春节回到家乡,成立了“定西辰远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蔬菜、中药材、小杂粮、薯类种植销售;机宜服务、化肥销售经营。现有社员110名,办公场地3000㎡,各类农机具15台(套),马铃薯贮藏窖12座,贮藏能力600吨。在大山深处默默助力乡村振兴。

村民苏义龙从小不爱上学就走上了社会,突然感觉很迷茫,不知道何去何从,和大多数人一样,也走上了打工的道路。在外漂泊了十几年,也挣了几万元。2019年12月,成立了“定西义龙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2020年,按照“党建引领、连社成片、集片成带、抱团发展”的思想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流转土地550亩用来种植马铃薯,年底净收入20万,让他彻底的奔向了小康的生活。

青岚山乡原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强退伍后,看到家乡土地撂荒地严重,老百姓没办法就近务工。看到眼前景象,他决定放弃正在打拼的事业,为家乡的发展做点贡献。他联系村内有创新和干劲的年轻人来参加合作社发展,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引进义龙特色种植合作社、云情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辰远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凯福荣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他们每人一个山头,将2000多亩撂荒地发展为马铃薯种植基地,彻底解决了农村撂荒地问题,同时也带动了附近村民务工,留住人口,解决劳动力闲置问题,还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在青岚乡原坪村,五位青年回乡创业的故事是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他们迎着春天的朝阳,高奏时代强音,昂首阔步,在大山深处追寻着诗和远方。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