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传承千年文脉 抒写时代辉煌——记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洮砚”传承人赵成德

来源/ 中国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4-03-28 14:35:04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他,曾是一名“赤脚”商人,为了生计,背着砚台走街串巷,叫卖出售。

他,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洮砚”传承人,40年如一日,坚守着“洮砚”制作手艺,让古老的“洮砚”文化得以传承、发扬。

他,是“中华黄河砚”创始人,让一方方闪耀着灵气的砚台,不仅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在和政大地上大放异彩……

他叫赵成德,在与“河砚”这个恋人相伴的几十年中,他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以发展砚台艺术事业为宗旨,坚持走精品化、系列化、规模化成长之路,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格局,助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艰辛创业 谱写不屈的时代赞歌

赵成德出生于定西市岷县维新乡元山村,在那个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上学,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就是奢望。他也不例外,初中一毕业,便回到家中干起了家务。

为了生计,赵成德当过货郎、贩卖过茶叶,还捡过石头,尝尽了生活的苦头。

18岁那年,村里一位专门做“洮砚”的老人,看到赵成德小小年纪便开始挣钱养家,人又老实肯吃苦,遂给了他一块砚台让他去叫卖。当时,老人给他的定价是8元钱,但赵成德却卖出了18元的好价钱。

这一次难忘的经历,不仅让赵成德看到了商机,也让他与洮砚结下了一生的情缘。

他曾说,河砚,就像他的恋人。自18岁以来,40年里,他把所有的心血和情感,都赋予了它。

1986年,胸怀梦想的赵成德不满足于走街串巷叫卖砚台,有了一些积蓄的他,开始把自家的7间房腾出来,成立了集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洮砚个体小作坊。

1989年,他又成立了甘肃岷县洮砚厂,并在兰州注册成立了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大量承接各种大小型砚台的制作,从此便成为了传播洮砚文化的“掌门人”和“守艺人”。

整整40年里,他带着对洮砚文化的满腔热情,胸怀浓浓的家国之情,组织公司上百名精工巧匠,呕心沥血、精心制作了“中华复兴”砚、“盛世中华龙”砚、“东方醒狮”砚、“锦绣中华”砚等各种象征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硕果累累的巨砚,分别在人民大会堂及全国多所重点院校落座展出。

同时,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岷县、卓尼、临潭等地区的近万名群众,纷纷通过制作砚台、销售洮砚,逐渐走上了致富路,成为了洮砚文化的传承者。

2000年,为了回报家乡,让青年一代成为洮砚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赵成德花费巨资开办了“岷县成德中学”,全力助推家乡的教育事业。

至此,他守着“洮砚”这块石头,踏上了人生的辉煌高峰,甘肃省慈善总会原荣誉会长、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原副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创新十大风云人物、甘肃省十大杰出青年、甘肃首批全省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经营管理)人才等殊荣接踵而至。

翰墨飘香 展现砚雕的文化自信

然而,每一个创业者通往成功的路并非一帆风顺,赵成德也不例外。

正当赵成德的“洮砚”事业蒸蒸日上之时,由于个别不法商人的不择手段,洮砚博物馆、洮砚传习所等非物质文化传承机构遭到严重破坏,连蓬勃兴起中的岷县成德中学和赵成德名下的巨额资产也被迫廉价出卖……

一位砚雕艺术家曾说:历经千年技艺传承,河砚独特的雕刻手法、工艺流程、艺术风格与生产经营已成体系。河砚以其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等特点被文人墨客所喜爱。

面对挫折,赵成德没有气馁,他坚信自己的砚雕技艺不会被埋没,也坚信他的砚雕之路还能继续走下去。

2019年,临夏州茶马古市建成,赵成德带着他的“中华复兴”砚前去参展。结果,一鸣惊人。

随后,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赵成德多次走访了解临夏州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详细考察砖雕、蛋雕、泥塑、彩陶等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有了“临夏大地上遍地都是砚台原材料”的喜人发现。

随即,他决定把他的“砚”事业带到临夏去发展。也正是这一决定,让他的砚雕之路柳暗花明。

2019年8月,赵成德在临夏注册成立了甘肃陇翠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将洮砚工艺技术移植嫁接于河砚制作,这标志着临夏石头文化艺术产业开发正式起步。

短短3个月时间里,赵成德先后完成了洮砚文化艺术馆在临夏茶马古市的落户和东乡县石材加工厂的筹建开业,并研制出了涵盖河砚、石材实用制品、石材工艺品三大类共30多个品种的黄河石产品,并成功注册了“河砚”商标。

2022年,赵成德在和政县滴珠山公园成立了中国河砚博物馆。

他说:“临夏确实是一方开放的乐园,是一方创新的高地,是一方创业的热土,临夏州各县市区的政府和人民,处处给予我以爱心,特别是临夏积石山、东乡县、和政县境内的特殊石材资源丰富,让我又有了用武之地。”

可以说,中国河砚博物馆的成立,不仅再现了古韵风华,也开启了文化之窗,加快了“文化和政”的建设进程,为和政县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开发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

助力振兴 促进文旅的转型升级

如果说千年的石头会说话,那么赵成德就是让精美石头在新时代唱出新欢歌的人。

曾经,在赵成德的努力和带动下,“洮砚”的品牌形象和工艺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而今,他又注册了“河砚”商标,让临夏大地上的石头跟“洮砚”一样绽放文化的异彩。

配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赵成德的企业适时建立了砚台加工厂,并在临夏建成河砚制作销售基地,扶持河砚加工专业户、培育壮大河砚产业专业村,建设特色生态文化街区,打造文化产业集群,不断延长产业链条,让河砚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实现经济、文化、生态的有机融合。

走进“河砚”车间,几名工人正在设计、绘画、雕刻河砚。期间,赵成德随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经过一番精心的打磨雕刻,冷冰冰的石头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制作出来的各种花盆和工艺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而在展架上,陈列着的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都是当地村民的杰作。

一路走来,赵成德也不忘第二故乡临夏人民给予他的关怀与厚爱,2022年11月12日,赵成德携夫人李玉平将珍藏多年的4000多件书画作品捐赠给了和政县。他说:“我把这些字画无偿地捐献给和政县人民,让这些书画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欣赏,进而让它们的艺术价值进一步升华为心底的文化自信,为临夏的建设汇聚民心、激发动能。”

作为临夏州政协常委,赵成德提交了《关于建设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议》和《关于建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的建议》等提案,以期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他说:“我定不负众望,带动更多政协委员积极为全州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民增收建言献策。我还将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站在新的起点上,赵成德将千年砚雕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树立了“大黄河、大文化、大旅游”的理念,开启了洮砚异地转型、开发河石资源、打造河砚品牌,助力临夏走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这条路,或许还会有波折,但赵成德的脚步一如既往地坚定。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