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走进西域探历史遗址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4-02 13:23:08

吐鲁番交河古城遗址 赵建华

玉门关小方盘城遗址 资料图

宁强

古称“西域”的广袤地区,既有雄奇壮阔的戈壁沙漠,也有富饶美丽的湖泊山川,更有勤劳勇敢的人民。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诗里讲到的天山,就是横贯新疆大地的标志性山脉。而万里长风吹度的玉门关,位于新疆与甘肃的交界处——佛教艺术圣地敦煌。这个著名的玉门关,在唐朝诗人戴叔伦的诗里还是“国门”的象征:“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这句“何须生入玉门关”显然是对汉朝著名军事家、外交家班超留下的名句的回应。“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这句话,透露出对家乡故园的无比眷念和对国家使命的无限忠诚。

20世纪初,由于清王朝的衰败没落,怀有殖民野心的西方列强纷纷派人进入这片地广人稀的地区从事地理测绘和考古发掘,为数众多的古代文明瑰宝被洗劫,运往欧美诸国的博物馆、图书馆。幸运的是,体量较大的寺院遗址、佛教石窟、古代城堡等历史遗迹搬运不便,因而得以幸存至今。

如果去新疆,都能看到什么东西呢?有三大类型的东西可看。第一类是古墓地,这往往是集体墓葬,所以说它有讲究,而且保存得也比较好;第二类是佛教的石窟,石窟与各种壁画、彩塑;第三类是城邦,各种古城的遗迹。

先说古墓,在观察古墓时,要注意它的结构,有没有一个中心点,如果有,再判断它埋葬的是不是国王,或是全国最重要的人,如果是,他会被埋在中间,大臣或是普通的民众则埋在四周。

去新疆要看的第二大类是古城遗址。西域地区的古城遗址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保存完好,很多地方都没有经过后代的改造,视觉上也非常震撼,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信息非常丰富。相反,内地很多古城经过了历朝历代不同的改造,而且在战争中都已经被损毁了不知多少遍,远不如去西域看到的古城那么完整、生动,我们甚至都能识别出城市里的各种功能区,找到当时的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家所留下的箭头、刀;看见城里居民到哪里去取水喝,到哪里去乘凉。

比如去看高昌古城,或者交河古城,这两个古城离得不远,但是由于它们的修建方法,现在所能看到的状况就很不一样了。有的是以寺院为中心,有的是以皇宫为中心,还可以看到附属的各种建筑。

古城是人口聚居的地方,因为戈壁滩上的生存环境很糟糕,要单独在外生存,是相当不易的。所以人们便聚集在一起。比如精绝国,尽管只有500户不到,但大家抱团取暖,形成一个小国家。国家就得修一个都城,都城修起来,大家就都住到首都来了,36国就有36个都城。

因此到西域去,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城邦,既有汉式的——四四方方的古城,每一方各有一道门;也有像交河故城的,修到山顶、高台上的,那是为了方便防御,也因此,修的门、主干道、各种布局都不一样。

去新疆参观、考察,能够看到的第三大类型就是佛教石窟寺庙。新疆遗存的佛教石窟寺庙特别多,而且造型很丰富,既有汉风的,也有当地风格的,非常丰富。继续往西,就可以看到用土和土坯垒起来的人造石窟。这和在内地看到的,开在山崖上凿出来的石窟是不一样的,在戈壁滩上、平地上,怎么造石窟啊?所以有的就挖到地下去了,还有大量开凿在峡谷里的石窟。

然后你就看到了克孜尔石窟,到了南疆还可以去看一些垒起来的特别的小寺院,这些也都要归到石窟类型里。单单在龟兹地区,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库车地区,就可以看到至少7个佛教石窟群,仅克孜尔石窟就有几百个窟。还有库木吐喇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台台尔石窟……这些石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内地的一些地方文明,因为你可以看到它们在敦煌的影子,在凉州古城的影子,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影子,这样一看,你就知道西域的石窟艺术有多重要,因为它是中国石窟艺术的源头。

在这些寸草不生、荒凉的古城遗址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古老文明消失后沉重的身影。在这些石窟里,我们更能看到人们的信仰和他们为此而付出的代价,从此生出的灿烂花朵。

  (《中国石窟之美:走进西域》,宁强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