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佳玥
“电子保函帮了我们大忙。由于投标项目数量多,以前公司银行账户里经常预留几百万元用于缴纳投标保证金,虽然是公司的资金,却不能直接用于经营活动,时常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现在用投标电子保函代替投标保证金,相当于释放了几百万元流动资金。”谈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提供的投标电子保函,某工程建设企业负责人竖起大拇指。这是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等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要求,始终坚持“让平台交易活动更加统一规范、让市场主体办事更加快捷便利、让公共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公平”总体目标,不断健全完善制度规则,提升平台服务效能,优化交易服务流程,持续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数字化转型、法制化保障、规范化运行。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来共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2.22万个,总交易额1271.70亿元。2021年,承担的第四批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23年,获评“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先进集体”。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推介第二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典型案例的通知》,该中心申报的“规范化运行、智慧化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助力经营主体降本减负”案例成功入选国家标准化典型案例。
“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的变化是一年一个样,年年有惊喜,系统越来越智慧,交易越来越便利了!”作为投标单位代表,全信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出的智慧监管系统、电子保函等一系列改革,不仅让交易更加阳光公正,而且实现了企业降本减负,助力企业全身心投入发展。
据了解,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构建和实施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体系,促使平台建设、运行、服务规范化,经营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公共资源交易一头连着市场主体,一头连着政府,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和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窗口。
如何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建立更好的营商环境?市公共资源交易紧紧围绕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建立完善了公共资源交易现代市场体系机制,构建标准体系文件,切实筑牢了营商环境的基石,在探索创新中找出了答案。
聚焦平台规范管理和业务高效运行,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制度规则“立改废”,逐步形成与时俱进、全面系统、务实管用的制度规则36项,平台内控制度健全、业务运行规范高效。同时,紧盯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问题易发频发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梳理更新公共资源交易廉政风险防控点19个,逐条制定了防控措施,有效防范了公共资源交易过程廉政风险。按照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要求,在收集整理现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实际,制定服务通用基础标准44项、服务提供标准79项、服务保障标准78项,建立了覆盖业务全流程、涵盖交易各环节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体系。落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要求,将6个县级平台整合设立为市级平台分支机构,按照“月分析、季调度、半年小结、年终考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市县一体化运行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实现了交易流程和服务模式分类统一。
全面推行“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交易模式,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张网”建设,全面升级交易网站和信息系统,持续深化平台互联共享,纵向与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底座和网上服务大厅全面贯通,横向与发改、财政、住建等部门业务系统深度互联,前期数据一键获取,交易合同在线管理,公共资源交易向标前和标后全面贯通。
不断巩固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试点工作成效,规范实施服务提供标准,市县两级平台从项目进场登记、场地预约安排、交易信息发布、开评标活动组织到中标通知书发放等全过程使用一套系统、实行一套流程,操作便捷、服务规范,社会公信力持续提升,交易服务保持“零”投诉。坚持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契机,以“全省一张网”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交易、服务、监管创新,市县所有公共资源配置信息依法发布、一网公开,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电子化开评标率达100%,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开展,所有交易事项即接即办、“全程网办”,交易全过程“智能见证”,交易档案电子化“云存储”,在全省首家上线运行公共资源交易移动端服务平台,实现交易事项“掌上办理”。
全面落实交易进场“零门槛”、交易过程“零拖延”、交易环节“零障碍”、交易服务“零距离”等标准化服务规范,持续压减交易周期、不断降低交易成本,对进场交易环节和业务流程进行再优化、再精简,对项目受理、场地预约、公告发布等环节即接即办,对法定工作时间内不能完成的项目,推行“7×24”小时不间断服务,对省市重大项目、民生项目、应急项目设立“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受理”。去年,全面停收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鼓励推广使用电子保函,为中标企业在线提供中标贷融资服务,为投标企业开具电子保函2171笔,释放资金1.61亿元,为中标企业投放中标贷400万元,通过全流程电子化为交易主体节约制度性成本约4600万元,全方位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市场活力竞相迸发。
坚持“一标一评”模式,对评标专家和代理机构场内不良行为进行量化扣分和信用评价考核,对148家代理机构以及平凉分库评标(评审)专家进行场内信用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在中心网站曝光通报,倒逼评标(评审)专家、代理机构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投标文件制作机器标识码以及相似度、雷同性等进行分析。去年共检索发现涉嫌串通投标行为10起,全部反馈行政监督部门并积极配合调查处理,有力维护了平台交易秩序,有效打击和遏制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切实营造更加阳光透明、更加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
市公共交易资源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中心将继续守正创新、健全机制,强化措施、优化服务,扎实推进平台整合共享,持续规范平台服务行为,切实提升公共资源交易配置效率,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好“店小二”、做好“见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