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麻辣烫效应拉动地产花椒价格回暖

来源/ 甘肃农民报 作者/ 时间/2024-04-08 12:01:03

原标题:甘肃麻辣烫效应拉动地产花椒价格回暖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郭胜军

近期,“天水麻辣烫”因征服全国“吃货宝宝”的味蕾,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泼天流量”,带动“麻辣江湖”中震动食客味蕾的天水花椒热销,小幅拉动省内地产花椒价格回暖。

调查显示,2023年秋季大量上市的我省优质大红袍花椒,每斤能卖到40元左右。可好景不长,因花椒价格跌破椒农的预期而压货。直到今年春节前,虽有收购的小贩走村串户,但斤价依旧在20到30元间徘徊。即便在人群摩肩接踵的兰州市城关区五泉早市,地摊上250克散装花椒只喊出15元的亲民价。

这一波长时间冰封的花椒亲民价,却因3月初“天水麻辣烫”在网上火爆“出圈”销售解冻。3月20日,天水一快递驻点为麻辣烫食材厂家推出上门服务,当日快递小哥打包的花椒、辣椒“双胞胎”麻辣料日出千单。先前兰州五泉早市地摊上叫卖的花椒踪影难觅,逛遍大半个早市,才在五泉老街的调味品综合摊点见到少量的待售花椒,一两要价5元,比起先前半斤15元的价格,有小幅提升。

在该销售点,当记者询问“天水麻辣烫”网上走红是否带动花椒价格上涨时,摊主坚持说:“一两5元,还是以前的零售价。”一旁欲买花椒做家庭版麻辣烫的顾客刘女士反驳道:“春节后,明明市场东头半斤装的花椒品质不错,才卖15元,你还说价格没变?”

在距离五泉早市直线距离不足500米的五泉肉菜市场,金记调料专营店最好的大红袍花椒一斤零售价55元。据老板介绍,近期来店里采购辣椒和花椒的顾客比以前多了,但需求量有限,还没见一次购买超过半斤的散客。

凌积云是天水市麦积区五龙镇的花椒种植大户,也是方圆乡镇最早规模化种植花椒的新农人。目前经营花椒园初具规模,这里还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常驻的花椒新品种培育推广示范点,因产量可观,与收购商贩讨价还价具有一定话语权。他告诉记者,“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后,五龙镇椒农手上的花椒有人上门收了,品相好的一斤37元到38元,可以说是“地头价”解冻了。

天水市麦积区元龙镇花椒种植历史悠久,是天水市的花椒产销主阵地,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麦积区在该镇打造的元龙镇花椒产业园,已成为西北最大的花椒集散地和花椒收购市场。随着近期“天水麻辣烫”网上走红,该产业园的花椒销售出现新的起色,优质花椒价格接近50元。

市场是价格的晴雨表,“天水麻辣烫”“出圈”的确给花椒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地产花椒市价确有回暖,但众多业界人士分析认为,仅凭麻辣烫拉动花椒量价齐升马力不足。

花椒是我国主要调味品之一,是重要的香料、中药和木本油料兼用经济树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既然“天水麻辣烫”拉动地产花椒价格回暖力道有限,甘肃地产花椒的出路在何方?

来自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认为,甘肃地产花椒即将走出困境,“由乱到治”的市场秩序初现端倪。该研究发现,我省对花椒能赚钱的认知始于2016年前后,特别是2018年受倒春寒影响,花椒大面积减产,当时我省以陇南武都区为代表的甘肃大红袍花椒,曾卖出每斤160元的“天价”,这一波价格高地让采购大户川渝一带的火锅店老板感到了压力,同时推动了国内多地跟风发展花椒产业。

以我省为例,短短几年里,以武都、文县、麦积、秦安为代表的天水大红袍花椒迅速崛起,并将甘肃的花椒市价稳定在每斤60到100元区间,花椒成了我省农民增收的经济支柱。正值这批花椒盛果期时,受疫情影响餐饮业经营低迷,花椒用量锐减,产量却逐年增加,花椒供过于求,椒农生产积极性受挫,投入不足,品质参差不齐,连锁反应将“天价花椒”拉入价格低谷。

正是基于花椒价格低迷期的理性思考,我省农业主管部门开始调整产业结构,提出持续推动花椒产业向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加工、品牌化营销的系统发展思路,科研部门大力推广花椒新品种,逐渐淘汰先前产量低、品质差、病虫害多的老树,结束从无序种植到理性发展的“洗牌”,我省花椒产业在释放“压货”后,将步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长期钻研花椒育种与栽培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班明辉告诉记者,我省发展花椒产业的前景光明、潜力巨大。主要体现在甘肃花椒以“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麻味醇正、香气浓郁”,被誉为全国最好的花椒。因其适合山地栽植,不与农田争地,投入少、管理相对简单,成为我省农民的“摇钱树”。相比全国花椒主产区,我省发展花椒具有绝对竞争力,并在农业增效、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中成为“主力担当”。

  班明辉认为,要打破当前花椒价格低迷的“魔咒”,除了花椒树新产品更新换代、利好因素的市场刺激外,还要吸收甘肃麻辣烫组合“出圈”的启示,即结合当地特色食材抱团“取暖”,带动相关产业持久产生经济、社会效益。如,麦积区的花椒与甘谷辣椒搭档,可以变成麻辣烫专用料,临夏就能依托牛羊肉产业,开发有花椒参与的煮肉料包,在全国闯市场,以此稳定带动地产花椒“出圈”。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