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追着春光赶农时——我市春耕生产工作综述
中国甘肃网4月16日讯 据武威日报报道(记者 王瑾 魏晓莹)连日来,我市农村各地的田间地头,农机轰鸣,农人繁忙,一幅春和景明的春耕图景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徐徐绘就。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为确保春耕生产顺利推进,我市牢记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全力抓好春耕备耕,加强技术指导,强化政策扶持,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全年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今年,我市春季计划播种粮食作物238万亩,预计粮食产量122万吨。
一
春耕时节,在凉州区四坝镇三岔村小麦浅埋滴灌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里,村民们正在进行小麦播种,9行小麦宽幅微垄播种机配套35马力以上四轮拖拉机牵引,一次性完成小麦开沟、播种、施肥、滴灌带铺设、覆土、镇压“六位一体”作业,一粒粒小麦种子上下翻动,进入泥土,撒下希望。
四坝镇党委组织委员郑琼说:“基地内实行一年‘一地两茬’倒茬种植,春茬种植小麦浅埋滴灌,秋茬种植露地蔬菜,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新机具播种等高效节水技术,全面推行统一种苗、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机制,通过蔬菜种植基地,可为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提供岗位500多个,创造劳务收入50多万元。”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县区到乡镇,面积落实到村到田块。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主推小麦宽幅匀播、浅埋滴灌、覆膜穴播等技术,玉米精细整地、精量播种、密植栽培、机械粒收和绿色防控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马铃薯脱毒种薯、地膜起垄覆盖、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等为核心的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4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8万亩,已全部落实到种植地块,正在陆续播种,目前已种植33.84万亩。
春耕备耕农资是主角。在民勤县各农资销售企业,各类农资产品琳琅满目,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一应俱全,货源十分充足,陆续有农户前来选购。
在做好农资储备工作的同时,强化农资监管,通过前移监管窗口、完善农资可追溯管理制度、开展专项检查等措施,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禁药物等违法坑农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农民合法权益。已出动执法人员486人次,检查农资企业及门店683家。同时,市县区农业农村、供销、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农资供需情况监测,积极调运储备,优化货源结构,确保春耕备耕农资供应充足。
二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眼下,在凉州区河东镇,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挖掘机在田间穿梭,进行田块平整、路基整治、开挖沟渠等作业。
我市组织县区提前谋划、申报争取2024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上报任务需求64.19万亩。目前已争取到位高标准农田国债项目40万亩,落实资金9.93亿元。各县区高标准农田国债项目均已完成初步设计和市级评审并全部开工建设,已建成6.53万亩。
走进凉州区黄羊镇荣昌村俊蕊家庭农场的温室大棚内,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套袋、装筐、打包。“多亏了农技中心专家的指导,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种植人参果,去年定植了8棚,没想到挂果率这么好。”家庭农场负责人赵鹏和工人配合默契,搬箱装车,为超市送货做准备。
随着春耕生产陆续展开,我市相关部门组织市、县区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以节水技术、单产提升等关键技术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民培训,举办培训班325多场次,培训农民及基层农技人员4.4万人次。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指导农民因时因地因苗分类施策开展田间管理,落实化肥深施、镇压耙耱和病虫害防控等各项管理措施,夯实夏季粮油丰收基础。目前我市6.82万亩冬小麦整体苗情较好,一、二类苗占90.1%,正陆续返青。
三
近日,天祝县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抢抓农时,采取“理论培训+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点围绕农机安全生产、农机维修与保养、农机道路交通安全等内容开展农机驾驶员培训。同时,农机站还把教学机具搬到村民家门口,让农牧民群众出门就能参加农机培训,实现了农机服务“零距离”。
农机检修是保证春耕春播工作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武威市农机中心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中,调查了解春耕机具需求情况,指导机手做好农机具保养、调试和检修。加大农机维修网点检查,督促网点配足配全零配件,提高维修质量。在春耕生产中投入各类农机具6.7万台(套)。目前,已检查农机维修网店153家,检修保养各类机具6.5万多台(套),培训机手、维修人员2300多人次。
检查电路、调整轮距……在凉州区双学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双学组织社员开展机械保养维修和肥粪还田,确保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正常运行。”在合作社不远处,一排排农用机械停放整齐,一袋袋肥料堆叠有序,社员对农机具进行维护和保养,仔细检查关键零部件使用情况,做到应检尽检、应换尽换,确保春播机械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同时,加强与气象、水务、应急等部门的联系协调,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短信等多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应急防范措施,指导农户及时科学进行防范。组织市、县区农业技术专家针对不同灾害类型、不同区域和不同作物,制定完善相应的应急防范技术措施,指导农户科学合理防灾减灾救灾。至目前,已发布灾害天气预警信息40条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