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诗书传家 润物无声——全省“书香之家”榆中县王利家庭的读书故事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4-04-24 09:20:27

王利翻阅父亲买给他的第一本词典。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 聪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 聪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的这句话道出了修身立业的根本就是读书学习。

榆中县王利一家,一直秉持“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风,一家人把读书作为生活的习惯。2022年,王利家庭被命名为全省“书香之家”。

王利出生在素有“风雅青城,仁义之乡”美誉的青城古镇,从小便被崇文尚德的淳朴民风所影响。现在,他是甘肃省榆中县第六中学的一名教师。

走进王利的家,放眼皆是书本典籍,书柜里、阳台上、客厅一角……就连沙发的靠背旁都摆放着书籍,无论在哪里随手都能摸到一本书,每一处角落都透着浓郁的书香气。王利告诉记者,目前家里有藏书近5000册。

几十年来,王利将主要时间和精力都花在阅读上,文学类、教育类,凡是有价值的书,他都爱看。

“他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要起床读书,晚上12点还在读书。”妻子鞠潇琦告诉记者,“王利对读书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

王利的父母文化程度并不高,但非常重视家风家教的传承。“藏金藏玉莫如藏书教子,宽天宽地怎比宽厚待人。”父母经常用这句话教导王利。

“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父亲喜爱研究青城古镇的历史、楹联、诗词、典故等,被人称为‘读书人’,在镇子上颇有威望。父亲经常到景点为游客义务讲述青城古镇的历史和民俗文化,还经常利用周末或假期,和老伙伴们交流读书向善、做人做事的道理,分享读书感悟。”王利说。

受父亲的影响,王利从小就酷爱读书。进入大学后,图书馆海量的藏书更是让他震撼,他天天泡在图书馆里大量阅读。工作后,他又成了甘肃省图书馆、西北书城的常客,至今仍然保持着每月借书的习惯。

王利的妻子鞠潇琦也是一名人民教师,夫妻俩相互砥砺,遨游书海,“他对读书的爱好和坚持也深刻地影响到了我。”鞠潇琦说。

为了鼓励学生多读书,王利还自费为遭受家中变故的学生办理借书证。在榆中县第五中学任教时,王利发现班上学生没有多余的课外书籍可看,便倡议创建图书角。

“班上的孩子主动捐赠了一个木箱子,我们把它做成了图书箱。”王利说,他从家里带去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放进了图书箱。这一举动,带动不少学生加入了读书行列,现在,还常有学生打电话给王利,感谢他当年的劝读教诲。

王利和家人的言传身教,也深深影响着女儿王明宇,使她成了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每次女儿过生日,王利都会送上一本经典著作作为生日礼物,还会亲手书写一封家书,情深意切中,家训家道家风在字里行间流淌。

“爸爸送我的书是特殊的生日礼物,这是我们家独有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是爱书的爸爸对我的一份特别鼓励。”王明宇说。

“《朝花夕拾》《悲惨世界》《我与地坛》《白洋淀纪事》……都是我以前送给女儿的书。”王利说。

翻开这些书籍,记者看到王明宇对一些词汇进行了勾画和标记。《镜花缘》这本书中,在“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这句话旁,王明宇标记了一个“好”。

“一人读书,一人受益;全家读书,全家受益。”谈及读书对家庭的影响,王利深有感触。工作之余,王利和妻子经常带女儿参加户外读书活动,图书馆、书店也能常常见到他们一家人认真读书选书的身影。

为了让更多人意识到读书的意义,王利多次参加、组织或主持各级各类读书交流、演讲宣教、文化帮扶活动。2006年,他和好友发起组织的绿洲文化沙龙,如今已“根深叶茂”,惠及越来越多的群众。

  “只要我的眼睛还能看,身体还能动,我就会一直读书。”王利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