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4月26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陈汐 刘姗)只有近距离地接触企业才能感受到接地气的“烟火”,也才能触摸到经济真实跳动的脉搏。4月25日,“强信心 看发展”主题采访活动中央驻甘新闻媒体和省主要新闻媒体采访团走进丝绸之路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息港公司)进行深入调研和集中采访。
在大厅,数字建设成果亮点频出,吸引了采访团记者们。信息港公司作为建设“数字甘肃”的省属骨干企业,认真落实“四强”行动,坚持“输血和造血两条腿走路”的经营方针,突出“改革、创新、人才”三大主题,加快产品开发和产业培育,经营业绩逐年提升。采访团深深感受到了信息港公司经济发展澎湃的动力,也感受到了建设数字甘肃,发展数字经济的信心和底气。
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平台的数字化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场,信息港公司高效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一云多池”建设规划,信息港公司建成“如意云”服务平台兰州新区、金昌双节点,提供数据应用+数据存储融合服务。搭建“如意链”信任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开展国资监管链、中药材溯源链等开发应用,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
研发上线全省算力资源统一调度平台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甘肃·庆阳)算力调度服务平台、数据要素流通平台,统筹省内算力资源,具备面向国家“东数西算”一体化调度服务能力,是“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在甘肃省落地的极佳实践和成功探索。
加快推进平台经济优化发展
搭建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信息系统平台。研发上线“云上乡村”数字农业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农业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已在6个地区投入运营,注册用户数量超过23万,企业900多家,录入资产规模103亿元。
研发上线了“陇明公”平台,保障了全省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被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样板在全国推广。平台累计注册工程建设项目11654个,录入人员140万人,线上监管发薪约335.4亿元,处理工资支付监测预警信息8.6万余条,帮助3.8万余农民工追薪4.5亿余元。
研发上线了甘肃省医保信息平台,实现全省区域内“一码”挂号、就医、结算和付款等功能,为参保群众提供“不见面”办事服务。目前接入定点医疗机构近2万家、零售药店约9000家,覆盖全省2600多万参保群众,使用电子凭证用户突破1600万,全省医保支付从“卡时代”跨入“码时代”。
研发上线甘肃省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监管服务平台。上线“一码通”平台公务出行系统,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审批高效、购票规范、报销便捷、多维度数据统计分析、全流程在线操作的公务出行解决方案,据测算可节省住宿、交通等出行成本约10%。
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全面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原创技术核心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
在智能交通领域,打造新一代智能交通灯集群控制系统和设备样品,已在兰州市、庆阳市、兰州新区等地进行实地测试,多路口道路的平均通行能力比传统多时段定时控制提高33.98%。
在无线电感知领域,利用电力变压器智能频谱感知技术,对大型电力变压器进行实时智能监测、感知分析和边缘数据采集,对局部放电等故障及时预警定位。
在专用通信领域,智能无线电通信系统研发已研制出实验原型机,成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通过现场测试,在真实通信信道的语音和音频传输方面有着更好的稳定性,提高了传输质量。
在数字文化领域,通过前沿技术,数字化复原索桥堡、永泰古城、庆阳南佐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址8个,在新疆、庆阳等地实现市场化落地,与中移(成都)产业研究院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近年来,信息港公司努力营造重才、爱才、惜才、扶才的浓厚氛围,为建设省内高质量一流数字化信息企业汇聚更多人才、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引才方式,与清华大学、兰州大学、东软集团等国内先进技术团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项目联合攻关、技术转让等方式,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创新团队,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同时,搭建平台育才,已建成6500多平方米的数据信息产业园和数据运营中心,引进杭州数梦工场、北京启明星辰、深圳前海梵天通信等企业和机构入驻。此外,依托数据运营中心,打造全省党政干部数字化培训、大学生“双创”、中小学生科普“三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