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通讯员 张佳琪
2020年,我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启动,三年来,甘肃公路交通部门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共调查各类公路里程15.62万公里,填报各类公路设施属性信息72757条,采集上传灾害风险点20525处,基本摸清了全省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与黄土高原分界线上的甘肃,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质地貌复杂多样,四大气候类型尽数囊括,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甘肃的特殊地理条件让防灾减灾工作尤为迫切和重要。
三年来,甘肃在推进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全面进行方面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普查进度一直位居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前列。2022年5月,普查工作全面开始的第二年,甘肃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对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进度下发通报,甘肃省交通运输普查工作总进度在全国排名第一。截至2021年底,全省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风险点调查和公路设施信息录入全部完成,在全国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工作中率先攻下“桥头堡”。
2023年11月,交通运输部在甘肃省调研冬季公路保通保畅工作后,向全国交通运输系统转发了《甘肃公路除雪保畅十个务必到位44条工作要点》。
这一工作规程的研究制定和推行见效是对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理念的生动实践。
甘肃公路系统在开展公路承灾体普查基础上,在实战中总结提炼经验和做法,从组织领导、人员队伍、机械设备、物资保障、措施方法、协同联动、安全措施、督查检查、宣传引导等多个方面对除雪保畅工作作出全面规范,为公路除雪保畅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通用指导。
在《工作规程》的指导下,甘肃公路系统根据降雪情况,灵活选择单车除雪、梯队除雪、联合除雪等作业模式,在近两年28轮全省较大范围除雪保畅工作过程中,有效缓解了冰雪灾害对交通的影响,提高了公路除雪保畅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有力支撑了公路防灾减灾抗灾事业发展。
在9.7夏河泥石流、积石山县6.2级地震等公路抢险保通任务中,公路抢险救灾人员以快制胜,依托逐步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公路灾害数据库、应急设备物资储备点、公路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等公路承灾体普查成果,快速确定最优方案、最快路径、最佳措施,第一时间打通救灾抢险生命通道,体现了甘肃公路救灾担当和速度,赢得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
三年来,甘肃省累计投入4亿元实施灾害防治工程55项,显著提高公路抗灾能力;研发快速除险保通修复技术,创新风沙防治技术,提高公路应急抢通能力;开展边坡形变监测研究,初步形成“人防+技防+机防”的监测预警格局;结合“西部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病害处治技术应用”交通强国试点,提升公路交通技术创新能力。
去年11月28日,在交通运输部开展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现场,甘肃省作为六家发言省份之一,分享了公路承灾体普查的主要做法、工作成效和成果应用情况,同时也学习吸取了全国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会后,为进一步做好公路承灾体普查成果应用工作,甘肃省率先推进全省范围内现场调研筹备工作,加强省内普查成果应用交流。
4月23日,甘肃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成果应用现场调研在兰州成功开展。此次调研观摩了甘肃在公路应急处置具有代表性的研发、生产、储备基地,展示了环境监测无人机、UHPC轻型工字梁、抗震大吨位支座检测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深化技术创新和承灾体普查成果转化应用提供了强大动力,进一步提升了公路自然灾害综合防治能力。